农村幼儿园保育教师对幼儿习惯培养的影响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石娜
[导读] 幼儿的习惯培养最佳时期一般是在3-6岁,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将是幼儿的终身人生财富。
        石娜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幼儿园   413514
        摘要:幼儿的习惯培养最佳时期一般是在3-6岁,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将是幼儿的终身人生财富。要培养幼儿的习惯,幼儿园保育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农村幼儿园保育教师对幼儿习惯培养以主旨,对农村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分析,阐述保育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总结整理农村幼儿保育教师提高幼儿习惯培养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保育教师;幼儿;习惯培养
1.引言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性格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高度重视起来。
        幼儿习惯的培养涉及到各个方面,非常的广泛,同时培养过程需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对于农村幼儿习惯培养,结合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要有重点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本文初步筛选了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个人卫生习惯三种习惯作为本文研究内容。
2.保育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保育教师在一起渡过,幼儿的一切活动都在幼师和保育的引导和管理下进行,保育教师是实施幼儿校园活动的主体之一。保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均带着一种责任,直接或间接的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当保育教师们忙碌着参与教学活动时,其实忽略了自身的言行身教,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言行每时每刻都会影响到幼儿。如果保育教师不注重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仅凭集体教师中的“言传”而忽略生活中的“身教”,就会导致教育良机的错失,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其实幼儿园里孩子就像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平常生活中保育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言行。
3.农村幼儿分析
        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不一样,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幼儿,通常长时间的远离父母,缺乏爸爸、妈妈的关爱,在一定程度,逐渐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行为及心理健康上的缺陷。同时,对于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幼儿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或是生活上都可能存在不适应得情况;一方面,幼儿对新生活感到陌生,且不舍爷爷、奶奶的陪伴,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幼儿园的新生活和小朋友。
4.改善方法
(1)捕捉教育契机,寓教于乐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过:用规则是不能教育好幼儿的,因为幼儿总会忘记规则,没有什么事情是幼儿必须要做的,那么你就应该抓住一切契机,给幼儿们一种补课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幼儿的身上固定起来,促使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就不再借助之前的记忆,很容易的、很自然的发生作用了。
(2)有效管理玩具,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为期一年的的细致观察中,发现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不爱惜玩具。发现这个情况后,和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讨论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增进幼儿的认知教育,要让幼儿们明白幼儿园的玩具是提供给小朋友们的玩耍的,属于公共物品,大家应该爱惜保护。二是和幼儿们讨论如何处理废弃的玩具。幼儿们纷纷表示要修理好玩具,于是组织了一场“医护队伍救治”活动,首先让幼儿们寻找已经破损的玩具,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将这些“受伤”的玩具“医治”好,并且把玩具的“家”整理好。幼儿们参与度很高,氛围很活跃。

在收拾、整理玩具的全过程中,幼儿保育教师要提出要求:一是用最快的速度,二是利用最合理的排列来完成管理玩具的任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增加幼儿的自信心,知道整理玩具是他们能够做到的。通过锻炼幼儿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纠正错误,获得经验。
(3)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下面以一个小案例展开:幼儿园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不良习惯表现为: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还喜欢啃手自己的指头,有时候还会乱吐口水等等,但是小明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他喜欢阅读漫画,看漫画对幼儿习惯养成其实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幼儿已经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模仿感兴趣的行为,在农村幼儿园,幼儿们中午和午休都在家,小明每次都来的很早,借此机会,每天中午都给他一本适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漫画书,并且和小明一起阅读。这套漫画是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语言通俗易懂并富有童趣,重点是还贯穿有情境游戏。每天看书前都让小明贴一个爱心贴纸在自治的阅览记录卡上,图书中如果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就拿出“哭脸”贴纸让小明贴在不正确行为的旁边,正确的行为则贴为“笑脸”。两周之后,小明数了数自己资质的阅读记录卡,发现有很多贴了“笑脸”的贴纸适非常的开心,保育教师紧接着表扬小明:“利用两周实践看了十一次漫画,真是太棒了,以后要继续努力。”现在每天中午,小明依旧会主动看书,虽然他的不良习惯没有完全改掉,但是他啃手指、吐口水的不良行为已经越来越少。逐渐的也会邀请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玩具。从以上真实案例可以看的出:利用幼儿在看图书的机会,幼儿保育教师借机对不良习惯的进行正确引导,有效的弱化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保育教师对幼儿的习惯培养有一定的意义。
        (4)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各方面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增长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1)。例如,对于农村幼儿,普遍现象就是午休通常都在自己的家中,部分孩子在刚开始按照规定时间在家进行午休的时候就不习惯、不适应。那么保育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坚持要求午睡,不能退让。部分幼儿可能会哭闹,家长和老师也不能由着孩子,教师可以开展一堂关于“睡午觉的好处”课堂。虽然是在家睡午觉,保育老师看不到,但是还是要坚持睡好午觉。整个过程中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观念的一致性。不能存在一个管一个护,一个紧一个放的现象。
        (5)保育教师以身作则
        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成才道路的上坚定的基石,良好的习惯在幼儿的健康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幼儿习惯培养的引导者,保育教师自身积极的形象与榜样的树立是幼儿习惯培养的基石[3],例如,幼儿保育教师指导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那么,保育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全过程中积极的、反复性的去运用礼貌用语:“对不起”“不客气”、“您好”等,幼儿也会耳濡目染,逐渐的模仿保育教师的礼貌用语,所以说幼儿保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自身行为和话语对幼儿的影响力和教育。不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幼儿保育教师都应该做好以身作则,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带头和榜样作用。
5.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保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工作,但是农村幼儿园保育教师大多兼任了教学的任务,对幼儿的习惯培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易事,保育教师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幼儿做好表率。幼儿保育教师也要让幼儿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全方位的开展活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邬丹.四川省农村幼儿园音乐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9,6(A0):275-276.
[2]严虎.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36):22-23.
[3]李荣荣.论如何实现幼儿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03):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