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多元性作业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 沙中建
[导读] 问题导向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单位,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置让学生对学习的概念能理解运用。
        沙中建
        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中学   
               
        摘要:问题导向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单位,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置让学生对学习的概念能理解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问题导向   高中数学   多元化作业       
        问题导向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问题导向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实现问题导向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究问题倾向,养成问题意识。多元性作业是指根据“以生为本”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优化组合,去掉重复的繁杂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无效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高中数学作业就是要要为学生打基础、促发展。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和高中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高考为参照,按照习题的难易组成基础题型、提高题型的训练,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来强化记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近年来,因为升学压力,老师布置作业的量越来越大,学生和老师都陷入了题海的怪圈,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疲惫不堪,效果却很差的状态,造成了高负荷,低效率状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条理的思考和简明清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创造能力、推理能力,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数学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性。为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去设计作业,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多元性作业可采取一下操作策略.
        一、作业精选内容,具有目的性
        根据学习理解和记忆的规律,对学习过的知识,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一些重现型的作业,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作业的重现并不是简单重复,要注重作业的量和难易程度以及形式,要让学生完成并能掌握理解。重现的作业应以概念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对前面的完成较差的问题,要降低难度重现,视情况决定出现的频率,重现作业还可以是前面章节学习的关键性问题。这类作业频率不要高,最好为周末作业,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问题,既复习前面知识,有兼顾新授的知识。如在高一学习完对数函数性质后,我不做了两道习题:
        ①求函数f(x)=log2(x2-3x-4)的单调减区间
        在本题中考察了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域和复合函数的问题。
        ②求函数f(x)=loga(x2-3x-4)的单调减区间
        在①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参数的分类讨论。这两道题,第一题只要一步的学生会做就可以了,第二道题要求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选做。
        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研究性作业,推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数据处理、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运算、验证、猜测、判断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顽强的学习毅力,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作业布置分层,具有针对性
        分层布置作业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作业,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第二层次为基本题,主要针对一般学生。重视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第三层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视概念的综合运用和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各层次作业布置的前提是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能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对所教班级学的特点和学情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在新授课的时候,我对作业布置设计为:第一层次为课本练习题和导学单基础题。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第二层次一导学单中的一般题型和补充习题为主,主要训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第三层次一探索性问题和开放题型为主。如在向量教学时的作业设置为:第一层次为向量简单的线性运算,和利用公式简单计算;第二层次为常见的向量共线和垂直以及夹角问题,数量积核心内容的展开;第三层次为向量的实际应用等分类讨论、开放性问题。
        三、作业自主选择,具有灵活性
        由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那么就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来进行作业选择。能力差的同学可以从基层题型开始选择,理解概念,逐渐递增尝试,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较高层次的作业。对作业分层设置的时候要注意设置的灵活性,对刚开始新授课一般分两层,第一层所有的学生都要做,第二层次部分学生选做,在课程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时可以推出第三层次的作业,这时学生可以跨层次自主选择,作业能在学生掌握“双基”的基层上,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量,第一第二层次的作业要达到一定的量。第三层的作业一般不要超过三小题,还要控制作业的时间,最好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
        在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时,不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必须要准确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题的范围,很多学生在学校时都有“听得懂,做不对”、“眼高手低”等一些情况。认为做错只是粗心造成的,对逐渐的水平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心理也是影响学生准确选题的因素。有一部分能力差的的学生认为选第一层作业没有面子,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理性合理选题,可以有阶段测试成绩,或前几天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对学生的分层一定要动态,不能因为分层对成绩差的学生造成自尊心的伤害,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要通过细致的工作,例如谈心,聊天,个别辅导等手段。使他们认识分层作业是要他们打牢基础,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水平提升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提高层次,学习水平下滑的同学可以降低层次,同时和学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和主选择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将会有更多的付出,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的设置将会带来作业批改和作业评价的变化。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学生学情作出不同的评价,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尊重学生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因人定教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同时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指出学生的问题,找出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形式必然要改变。作业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重要一环,作业多元化设计改作业批改和评价带来有益的改变。同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下进行提升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行动,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高中数学作恶应该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练什么,主要体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性训练,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难度较大的知识要侧重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要设计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对以前传统的作业模式分析和反思,以提高作业有效性为导向,开展多元性高中数学作业的研究和尝试。多元优化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就是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以主题性教育原则为指导,通过数学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