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黎军
[导读] 高中阶段,数学属于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数学教育难度持续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思维能力。
        黎军
        广西北流市第九中学   广西  玉林   537400
        摘要:高中阶段,数学属于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数学教育难度持续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思维能力。对此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为例,分析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从实际角度出发,增强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质疑意识和观察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前言:高中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传统教学中,教师限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成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条件、机会。学生在学习中模式化问题十分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高中教师有必要表现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度,摆脱传统教学框架与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数学思维概述与特征
        所谓的数学思维说的就是使用数学文字、数学符号,建立具有逻辑性、推理性、系统性的思维模板、思维模式。是人类在面对空间关系、数量问题时,头脑中自动形成的一种思维反应[1]。
        数学思维没有固定格局以及套路,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研究知识中依靠自己的经验、理解和接触形成的发散思维。不同人有不同观察角度和思考问题方式,所以数学思维表现的特征大不相同。
        数学思维具有整体性特点,在生活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中应用面十分突出,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种类,比如几何类、函数类。不过不论是哪种类型,都离不开数学思维[2]。数学思维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进行整合处理,从而最大化数学学科的实践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
        作为独立学科的高中数学本身却和许多理工科科目有非常明显的联系。比如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学习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数学学科是其他理工知识学习的基础[3]。对于高中生而言,灵活使用数学知识意义重大,作用显著。
(一)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出现,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课改的推进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扮演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与思考获得知识。让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教师从过去的老师说变成我认为。在熟能生巧中将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与理解。
(二)适应社会需求
        生活中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明显帮助,同时也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数学思维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与独立探索问题的意识。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如果具备创造力,则学生能够顺利发展与成长,对社会而言属于重要隐性贡献,意义重大。


三、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效率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用更先进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引入生活化元素和教学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学生在探讨为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将知识变成能力。学生此时主动学习,养成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因此加深知识理解与感悟。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切入,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小时候就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故事作为素材,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甚至可以使用电脑播放视频,假设乌龟速度是小兔子的十分之一,如果小兔子此时在乌龟后方100米,两人一起跑,在小兔子已经跑了100米的时候,乌龟前进了10米,设定完情境以后,教师开始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这道题的命题人,从文字角度出发,你准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此时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构思,说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让其他学生解答。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结束交流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小兔子和乌龟的分别前进里程。学生此时利用数列知识计算,趣味的实践过程为课堂诸如活力与生命力,学生对知识建立了深刻理解。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观察能力
        不同学生因为有着不同学习习惯,所以在学生细细观察完事物以后,通常会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直觉给出初级判断。当然此时的判断通常斌不完整甚至有可能不正确。教师所要做的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观察与判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此时的反馈进行引导,不要直接点破。用这样的过程增加学生学习自信,使学生表现出学习好奇心。比如在学习抛物线与标准方程知识点中,教师就可以引出抛物线定义,教师可以使用大屏幕呈现抛物线,让学生自行总结随后对比定义。之后教师引出初中阶段学习的抛物线相关知识,比如一元二次函数,此时学生会发现,高中阶段的抛物线定义和初中阶段所学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有些许不同。此时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在学生提出质疑与困惑以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所学的内容自行验证,整合归纳头脑中的知识。学生自行搜集有关问题和讯息。对于学生而言该方法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最大弊端为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去教学中,经常出现全理论零实践教学问题。学生虽然在理论考试中表现十分完美,但是在实践操作与使用知识中基本毫无办法。社会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关系十分密切。生活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活跃度,形成灵活的思维逻辑。学生思维逻辑优秀与否关系到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中需要先行设定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组织和带领学生实践。通过实践将书本定义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该过程能够增加学生知识理解深度,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视野。
        结语: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学生素质塑造关键阶段。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高中教育时期,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综合素质与数学思维全方位发展。教师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保障数学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根基,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30-31.
[2]王晓瑜.巧用错题集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38.
[3]梁旦.基于逻辑思维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