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宁夏 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在国内教育制度深入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表现出高度关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坚持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在实践探索中养成良好习惯。高中化学教育难度很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教学
前言:高中化学教育需要教师充分认识现阶段高中化学教育的问题与困境,寻求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学标准与模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学中使用多样、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表现出化学实验教育重视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带给学生学习熟悉感。调整并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爱上学习、喜欢上学习。
一、有效教学概念
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在推广中渐渐地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与认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模式的更新提供了全面支持,变革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科学进步的重要过程。教育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科学的进步要求教学改革发展[1]。因此教学需要表现出对心理、哲学理论方面的建设重视度,研究和教学有关的问题。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提高教育有效性,有效教学行为说的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习方法。新课改视角下,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化学教育问题
(一)教学模式固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课堂主体地位,占据着课堂教学主导。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无法保障教学效果。教师教学中更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综合素质。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自然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成绩[2]。教师需要变革教学理念,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在因材施教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求知能力。学习中形成勤奋刻苦与思想活跃的品质[3]。教师需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求知欲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缺少实验
当前国内高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授课模式,即便是需要学生实践动手的内容,教师大多也会选择演示实验方式。化学是一门在实验中学习自然知识的学科,但是在各种各样原因作用下,如今高中化学实验课时相对比较少,有限的时间使得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演示实验。甚至一些教师直接使用PPT播放实验过程过程。虽然多媒体实验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实验变化,但动手实践机会过少势必会影响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难以从中得到任何收获、任何体验。
(三)师生缺少足够交流
过去教学的时候,师生各司其职,双方很少互动、很少沟通。呆板僵硬的课堂不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学生毫无学习主动性。
当前高中化学教育仍旧使用这种方法。教师教学中没有和学生建立亲密的互动、亲密的交流。即便课堂设置了提问环节,提问问题大多流于形式,缺少深入研究,无法保障交流效果和教学效果。甚至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顾自演讲,学生学习十分消极与被动。学生在闷闷不乐的课堂中无法主动吸收知识,而这种氛围也会感染教师,让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自己,于是自己自暴自弃不再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路
(一)灵活教学
高中化学当中的知识大多十分抽象,仅凭想象很难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形象性,多媒体教学是很好的方法。教师以课件的方法展示教学内容。凭借着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的立体教学优势,直观展现学习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学生理解。原本死板僵硬的化学知识此时变得十分形象,配合使用FLASH特效,学生视觉受到强烈冲击,学生增加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印象。比如高中化学中,电学知识属于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电学中的正负极失电子和电子在线路中的移动学生摸不到、看不见。传统课堂教师使用在黑板上画图的方法,学生看到的是死图形,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并不能将知识彻底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对此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小动画的方法灵活再现电子移动过程、移动方法。此时学生了解了电流移动模式、移动情况。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加深了知识印象,增强了知识理解。网络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任务与习题,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由学习条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二)增加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和谐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传递知识、交流经验与看法。学生享受轻松的学习过程,深入知识探索过程,在探索知识中获得教师的陪伴,随时随地与教师互动,质疑自己所不理解、不认同的内容。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状况设置课堂提问内容,体现因材施教特点和追求。高中化学有着大量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时候联系并不明显,有着较大记忆难度。这时候教师需要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知识,将类似内容联系到一起,提高记忆效果、理解效果。在学生养成课堂讨论习惯以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此时学生能够成为课堂一份子,顺利吸收知识。
(三)重视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和基础部分,很多化学结构、性质与规律都是在实验中获得的。教师教学需要重视实验,实验的设计、准备需要有学生的亲自参与,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尽可能提高探究实验占比,减少演示实验占比。因为实验大多和生活有关,所以结合高中阶段化学课时有限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在家进行趣味小实验。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休息时间在空旷安全的场地进行小实验。
结语:面对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予以高中化学教育创新教学更多的关注度,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教师需要多实践、尝试与总结,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斯国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6.
[2]王滔.高中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0(27):17-18.
[3]刘海平.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