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 636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策略的制定方面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知识学习的灵活性,并且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今后的应用。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人才,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们也能够更多的发现数学的原型,因此可以从中提炼对数学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生活化的理念,作为教学中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一般原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的知识顺利地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和迁移,让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收获。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他们的热情,才会更多地被激发出来。数学教育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往往归因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进而服务于生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自然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知识的应用问题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讲解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不但挑战着学生现有的抽象逻辑水平,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改革需要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新的知识授课过程中就把现实生活中知识,如何应用的情境创设出来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会更加利于数学的学习,也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感。如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是非常丰富的,让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将这些实际应用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地训练夯实,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让学生摆摊卖东西或者开超市这样的方式来练习计算的话,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练习的效果会更好,这是一种游戏的情境方式,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他们数学的计算能力会显著的提高。这也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让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也给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刺激条件。
2 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1 巧设学习问题,激发合作学习意愿
问题具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能够引领他们积极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解读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巧妙地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激活其内心与同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意愿。例如,在学习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先自己运用提前准备好了小木棒摆出正方形: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用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分别能摆几个正方形?各自剩下几根?学生能够很快地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9÷4=2…1;10÷4=2…2;11÷4=2…3。针对这三种有余数的情况,鼓励学生与自己的同伴一同思考“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何关系?”在预留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内,学生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则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也牢牢地被学生记住并理解。
2.2 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确保合作学习中的公平公正性
生活化课程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生活的再体验和再认识,让小学生经常感受到生活化数学的气息和氛围,尽可能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引领并激励他们不知不觉地把数学知识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进行学习、理解和把握。换言之,要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提问:“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以及小轿车、大货车、公交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假如不是圆形的车轮又会怎样呢?”接着,创设了动漫教学情境:在动物世界中,小猴、小马、小牛分别骑着“圆形”“方形”“三角形”轮子的自行车准备比赛,教师以此让小学生预测它们的比赛结果。
2.3 创新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设计实施,而且要有评价和反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从生活化理念的融入来看,教师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从而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更加准确的评估。由于我们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育生活化的理念融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准确的评估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能只是关注在数学的知识,掌握方面更要关注他的应用情况如何。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我们从生活化的角度在评价的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整合,能够让评价真正可以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生活化数学的水平如何。通过评价我们能够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提高教学的整体效能。
2.4 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之后,我经常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克与千克的认识》之后,与教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室里放置各种称,请学生带一些实物,让学生根据自己带的实物轻重选择所需要的称。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体交流,请每位学生说说自己称东西的重量,互相掂一掂,通过活动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用数学的习惯。总之,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它的生活的基础和素材,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符号化的东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理念的渗透,可以发挥综合的功能,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更能够促进数学知识,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迁移,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很强,而生活化理念的融入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抽象水平去认识数学学科,有助于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数学的学习挑战,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占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22-123.
[2] 张彦林.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
[3] 冯刚.小学低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35.
[4] 潘建虹.小学有效“数学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