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中共海南州委党校 813099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及文化、军事等发展都处在持续推进的状态中,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必然需要借助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引导。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中,思政工作能力扩展本质是彰显思政工作地位,而为了确保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能契合和谐社会时代追求及科学理论本制要求,必然需要在思政工作服务等功能方面进行拓展。具有干部摇篮之称的党校,是党校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基于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同时在实践创新方面加强力度,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
关键词:新形势下;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战斗力;增强策略
新形势下党校面临的重大且紧迫任务之一就是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加强力度、注重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背景下,进一步凸显了互联网时代党员及党员干部的个性化特征,使得党校思政教育工作难度逐渐加大。面对此种形势,为有效培养党的接班人,并在跨越式发展及长治久安方面努力推进,必须要在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方面进行创新,基于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战斗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党校学员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进而把党校学员思想方面及道德认知方面的困惑及问题有效解决,使得党校学员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得以逐渐激活。
一、立足职能、发挥优势
(一)结合思想与工作、在各项任务中渗透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应以确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依据,确保教育工作安排更具科学性,同时还要保障教育能与“打赢”“保真”这两个历史任务紧紧相连,进而对科学理论武装进行坚持,争取把“四大教育”做好。与此同时,还应该以不同时期特征为依据,开展教育中心工作及任务,如此才能充分凸显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及工作主体高标准。
(二)做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提升战斗力
在形势和政策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党员方面加强组织力度,引导党员对党的精神进行认真学习,使得党校党员干部对最新国际及国内形势变化进行了解,基于详细情况及政策理论的全面掌握,确保党员能对党的方针路线及政策等进行全面、深刻、准确理解,逐步推动党校党员政治觉悟水平提升的同时,使得党员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逐步强化,从思想上指引党员社会主义信心及决心的形成[4]。
二、与时俱进、务实创新
(一)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能从实践角度来影响党校党员及党员干部,不仅能使得以往思政教育的表面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能实现理论及实践观点的有效建立。因此,在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应在概念及理解变化方面做到密切注意和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开展针对性思想教育工作,为党员及党员干部清醒及坚定信念等提供指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利益驱动,而受现实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能直接且强烈影响党员及党员及党员干部思想,面对此种情况下,必须要在不被利益所影响、所感染方面进行良好把握,跟随着这一原则和指引方向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工作,如此才能实现可亲可信的党员及党员干部培养目标,进而显著提高党员及党员干部思想认知水平[2]。
(二)坚持创新思维
要想实现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战斗力有效提升的目的,针对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在思维创新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即把以往的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立足党员及党员干部合理性的主观愿望进行切入,基于党员及党员干部意见及建议的广泛追求,进而开展思政教育时尽可能与党员及党员干部意愿相迎合,之后在工作方法及教育活动形式方面进行改进,确保党校学员在思政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及认同度等逐步提高。
(三)进行载体创新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中的工作对象及任务环境都开始发生改变,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党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革新,从灵活角度对教育形式进行丰富,同时以多样化为切入点,在教育手段方面加强创新力度,特别要对互联网+时代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基于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大胆、灵活应用,把信息技术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如可选择使用一篇帖子及一个游戏的方式开展微教育工作,使得党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得以切实提升,确保党校党员及党员干部借助全新体验对思想进行真正触及,最终达到启发思想的目的。
(四)注重模式创新
新形势下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对内容、思想及载体等进行创新的情况下,更应该在模式方面加强创新力度,使得以往一刀切等教育模式有效改变,教学过程应以学员个体特征及兴趣爱好等差异化内容为主要依据,进而选择针对性教育方法加以应用,此时不仅能够使得思政教育针对性及有效性逐渐增强,同时也能达到提升思政工作战斗力,确保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能契合不同党员及党员干部需求。
三、言行引领、示范教育
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人往往会参考或模仿教育者,此时最好的教育内容就是教育者言行举止。党校思政教育开展时,教育人员说出的话应避免存在大话及空话、不切实际等现象,在教育人员具备端正品德且言行一致的情况下,加之以教育人员实际行动把是非对错等界限明确划清,如此才能带给党员及党员干部一种可信及可学等感觉,进而更好地引导党员及党员干部形成正确思想认知[5]。基于此,党校为确保自身思政工作战斗力及感召力等有效提升,需要教育人员在自身思想道德及素质建设等方面加强力度,基于言传身教教学方式的应用,把自身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借此对学员进行引导和影响,加之典型引导的注重和强化,把具备表率形象的先进典型在学员群体中培育出来,由典型来影响其他学员启发思维的同时,促使学员精神境界逐步提升。
四、营造氛围、强化效果
第一,需要领导干部把自身典范作用表现出来,第二,政策体系保障,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说,国家应鼓励并支持机构教育倡导者,同时限制并约束反对教育及政策体系。第三,在良好氛围营造方面加强力度,作为教育一致方向的良好氛围,要想实现成功教育的目的,必然需要对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协调,进而实现生活活动的教育。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学习雷锋精神就是教育学习内容所在,此时人们主要是对雷锋故事进行阅读,而融入学雷锋内容的歌曲、阐述学雷锋事迹的新闻,通过这些教育方式的应用能体现多样化教育活动,通过良好环境氛围熏陶、加之多样化活动影响,必然能使得教育效果逐步强化。
五、结合思想手向和环境导向
在健康环境中渗透思想教育,能有效熏陶人的思想与认知,文化舆论环境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立足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舆论为基础的良好文化环境形成,能对党员及党员干部读一本好书及唱一首好歌等进行引导,同时也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党员及党员干部与人友好相处。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应把积极向上的追求心理倾向施加到教育形式上,如可选择无线电及黑板、演讲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应用,使用自身所见、所听、所闻的方式来宣传思想政治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更应该对三代领导核心加以应用,同时注重模范人物为标准的教育方式,借此对党员及党员干部给予鼓励,使得党员及党员干部把思想教育的动机等充分明确。
结束语:
新形势下党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应对新形势做出相应改变,立足思政教育工作战斗力提升为出发点,借鉴上述四种方式革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育价值得以最大化发挥,指引党校整体学员正确思想意识形成。
参考文献:
[1]于甜甜,曹润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8):229-231.
[2]刘超.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2):80-83.
[3]侯丽慧.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0(02):242-243.
[4]李红霞.在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9(40):50+52.
[5]邢辉.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探索[J].侨园,2019(07):185-186.
作者简介:李文英(1986-),女,汉族,籍贯:青海,学历(学位):本科(法学学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