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阐述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李海田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已经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高校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有较多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会对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思维习惯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海田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已经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高校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有较多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会对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思维习惯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学科,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有利因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展开有关讨论,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影响阐述

        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当中,其中包含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日益高效的互联网教学当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中,不断推陈出新,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有效的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开展,并以此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学当中主要的探索目标
一、互联网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互联网当中包含众多领域的内容以及信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高校当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需要的知识,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传递给其他人,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在教育当中的有利条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较为传统,授课的呈现形式较其他课程来讲相对枯燥,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只借助书本以及教学大纲,没有结合网络或者多媒体教学设备,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材当中的知识于教学现实产生了脱离现象。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脱离书本,依靠互联网建立综合性的教学平台,促进多样化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的促进影响,在加深学生对知识深层理解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有益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1]。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成熟,教育行业应该紧跟发展方向,合理的将互联网教学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进行革新,在课堂当中不断加入互联网式学习,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改革时要站在时代的前言,将先进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热点带入到教学当中,不断促进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本章内容制作成微课,或者跨校间的慕课,重点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核心课程内容。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教学形式,通过微课与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互动,利用慕课形式发起相关课程的讨论群,实现跨校、跨省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的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当中,教师将教学主体归还给学生,并且利用互联网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记忆。例如,教师可在课程当中结合慕课、微课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过程中通过相关讲话以及发言加深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在课后利用互联网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在互联网当中逐步加强自身学习能力。这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教学当中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观看相关视频,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加之跨校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高校间的教学联系,对互联网教学方式进行充分肯定,同时,这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也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起到积极影响。
二、互联网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
        互联网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样也对传统教学带来的较大的挑战,转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逐步引导学生会在互联网当中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学生作为移动终端的使用者,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亲身实践,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当中相应的提升教学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进一步推动学生好姑娘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提升,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2]。
        教师在互联网的促进当中,积极转变着教学角色,并且有效的改善了传统教学观点,选择与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逐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以“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改变,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也可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结合网络资料,探讨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自己对于职业道德是如何理解的。教师要针对教学当中的关键点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通过自行探索,进行相关的知识记录,并且整理成自己的学习笔记或思维导图,在课堂的当中和教师或同学进行进一步探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是起到一个“答疑者”的角色,将传统教学当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性逐步弱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角色。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展示出自身的个性化差异,更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或指导,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互联网进行紧密相连,逐步突破传统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能通过互联网形成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有效推进教学模式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定义也在逐渐被更新,学生单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也要求高校在培养方向以及教学目标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在互联网时代中逐步推进现有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不断提升信息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教师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充分结合互联网记忆性,对学生的学习模式等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全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利用互联网的相关功能进行合理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改善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3]。
        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教学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以“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相应学习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学习。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开展线下课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将网络学习遇到的问题以及见解进行进一步探讨,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立体的学习,在发展模式上更加综合化,全面化。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教育重点,在相关教学当中要加强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全校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改革当中成为受益者。除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利用学校公众号、课程直播等网络新型传播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整合,全方面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发展,辅助互联网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形成的关键场所,对于学生今后的相关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重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发展。这也对教师的相关教学也提出了相关改革方向,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紧跟是到发展,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进一步根据现代化发展要求进行更新,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全方面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习静.试谈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8(07):196.
[2]牛天宇.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蚕业,2017,51(12):78+80.
[3]冯汝忠.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业故事,2016(01):95-96.
作者简介:李海田(1966年2月),男,汉族,山东武城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法律、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