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高婷婷
[导读] 在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教育管理价值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肯定。
        高婷婷
        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 710061
        摘要:在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教育管理价值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肯定。如今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大数据的引入与运用改变了它的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方法,也提高了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工作实效。因此,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者可加强大数据教育管理模式的建构,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数据的影响,因此教育管理者被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改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各方面的问题。为了满足这一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在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优化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大数据对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可以说是互联网在长期运营时日渐积累下来的信息数据,它无法通过人工的统计方式进行衡量,也无法通过传统数据库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它对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引入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它给这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多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精确度得到了优化。这是因为教育管理者可利用大数据进行高速便捷的数据收集,进而利用大数据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精准的提炼。而教育管理者所提炼出来的大数据信息,能够为教育管理者开展更明确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水平可得到显著的提高。大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力量,它的运用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教育管理对象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提高自身工作的科学水平,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限制,让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教育管理者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更充分了解教育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教育管理者借助大数据展开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可更具针对性地改善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个体发展。
        四是高等教育管理与大数据的有机融合,可更好地推进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学校工作的健康开展。而且在大数据运用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分工效能更强,各教师参与到集体讨论活动中的积极性也更大,有利于教师为优化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健康开展。
        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健康推进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大数据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运用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与预期中的教育管理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一差距,教育管理者应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大数据化这一发展态势下,采取可行的教育管理优化方法,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
        (一)借助大数据建构多元开放的教育管理环境
        在以往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处于单一、封闭的发展状态,对教育质量与管理质量都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而大数据的引入,却可以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帮助教育管理者建构起多元、开放的科学教育管理环境。首先,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高等学校的治理工作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教育管理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均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可有效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而后,教育管理者可针对实际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有利于优化教育管理者的治理行为,并制定优质的教育管理决策,还可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1]。
        其次,教育管理者可运用大数据广泛地收集社会调查与意见咨询这方面的数据信息,了解公众对高等学校教育环境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公众的智慧与力量,带动师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这一教育管理活动之中,尽可能地增强师生在集体性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让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有效,也让教育管理环境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最终让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借助大数据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育人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意味着高等学校应实现教育管理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学生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这方面,教育管理者可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来实现教育管理治理的现代化。首先,高等学校可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来挖掘大学生的学业、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大数据,便于教育管理者可精准掌握好不同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包括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状态和特点、思想发展动态、实践行为模式等等。
        教育管理者可从中找出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根源,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解除疑惑,同时也助力学生获得更出彩的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管理工作中育人成才的理想性的教育目标[2]。比如教育管理者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具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的识别,然后对这类学生进行人文性的关怀,并对其给予隐性资助,比如为其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让大学生既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又可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并使得这项教育管理工作获得更多的发展活力。
        (三)借助大数据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评价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可对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精准的评价。一般而言,教育管理者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全过程的信息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然后归纳出影响教育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再建构起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效果评价测评体系,改善当前教育管理评价环节的问题,并且让教育管理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突显出教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这一特点,并充分体现教育管理现代化治理的价值判断与方向引领作用。
        为了真正实现大数据对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评价,高等学校还需让所有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的主体共同维护一个具有可靠性的数据库,运用共识算法以及分布式技术等手段,重塑信任机制,让教育管理的参与者、评价者一起维护每个最终会用于教育管理评价的数据节点、区块等。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会受到保密机制的监督,其数据信息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特点[3]。
        在真正开始评价时,评价主体一般可结合实际需要,或者根据合约的权限来选择自己的评价对象,可提高不同评价主体彼此之间的协作信任度,让教育管理评价的结果具有公正性与公平性。而在这一精准评价的支撑下,教育管理者可从中获得有效的评价信息数据,为下一次的教育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旨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结束语:
        简而言之,大数据对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很大,教育管理者应充分把握好大数据在教育管理领域的运用优势,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管理,旨在提高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保障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李婷.大数据助力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之变[J].陕西教育(高教),2018(02):37-38.
[2]赵小锋.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005):27-28.
[3]佟艳芬.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9,192(24):8-9.
课题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长安大学2020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3001037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