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梅
德化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当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都在积极进行教學模式的转变,中小学美术课堂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就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采用多元技法这一多样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开放性探索和自由式创造,深刻掌握美术的基本内涵,以此来全面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从当下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的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多元技法在中小学美术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多元技法;中小学;美术;实践
引言:
美术教育旨在相应的学习阶段的教育中,学生逐渐形成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以及能力,它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它指向的是过程,并时刻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想象力和创新力,而不是仅仅导向结果。而多元技法就能极大地发挥出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多元技法是一种开放型、自由型、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手段,反对单一片面、万古不变的所谓普遍有效的教条式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及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然而就当下各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理念片面、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亟待采取多元技法这一新的教学策略。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并非从一开始就接触,要想真正学好美术就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练习。如果一味地注重表面临摹,则很难感受到美术创造中的情感表达,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的教学中,老师利用课件进行艺术讲解,简单地完成一些绘画技巧的传授后,让学生自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活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一些思维较为守旧的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自己的领域,能够对其更好地驾驭,将自己的美术从教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更加倾向于墨守陈规,这对于学生发散多元化思维显然极其不利。
(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受到传统教条式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主导,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且长期处在这种学习状态下的学生思维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阻碍。此外,当前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考核系统,缺乏过程性考核。现阶段学生的美术成绩基本上都是由考试结果一锤定音,成为了评价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那么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较为优秀,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其不利。
二、多元技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就当前美术课堂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上的工作。
教学设计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比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内容,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插入感情,调动学生的情绪,并最终使他们能够喜欢上这门课程,而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就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现在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关美术视频,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以此来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课程教学
通过分析美术的教学课堂就会发现,学生对美术图像理解是存在均衡性的,要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领域美术中的美感,更不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方面做特定的强化,这点对于提升教学效率而言显然是不利的。比如,在对一张图片的讲解中,一些基础美术知识较差的学生根本很难发现其中的奥义,由于阅历和基础知识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其内涵,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图片做出全方位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图片的多元化思考。
(三)多元教学总结手段
经过教学分析可以发现,教学总结同样是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对美术课堂的反思。总结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起着消化美学文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作用,从学生具体的消化知识来看,他们消化知识的程度和老师对知识的总结具有很大关系,在老师总结比较详细的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要好很多。所以基于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的总结过程中,要把美术教育结合到知识细化中,对学生给予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意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利用信息技术,多元教学课堂
信息教学技术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美术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这种教学工具。互联网是一种信息面十分广阔的现代技术,能够穿越时间,将以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呈递在学生面前,然后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细致深刻的了解,以此加深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比如,在讲解凡高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其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作品,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结束语
美术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内涵有着关键作用,但是就当下的美术课堂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意味着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之下,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理念和教学模式,并在课程的设计、知识的总结中引入多元技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最大程度上达到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宋国衡.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方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32-133.
[2]陈辉.现代教育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04):153.
[3]王嘉楠.浅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222-223.
[4]王文辉.“互联网+”背景下美术技法教学的多元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