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 陈 宏
[导读] 初中生物知识多为陈述性知识,涉及内容多、概念知识点多,学生较多采用机械性识记,造成识记困难,灵活理解、运用更难,逐渐造成学生感觉生物较难,出现一听就明白一做就出错的现象。
        陈 宏
        东营市胜利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在学生预习、复习、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展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  应用探析
        引言
        初中生物知识多为陈述性知识,涉及内容多、概念知识点多,学生较多采用机械性识记,造成识记困难,灵活理解、运用更难,逐渐造成学生感觉生物较难,出现一听就明白一做就出错的现象。初中生普遍好动、好奇、好表现,思维较为活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综合分析、理解生物事例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教师不断探索有利于对学生传输和识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将有关信息运用图文并用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隶属和相关的层级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有序的、条理清晰的可视化图呈现出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建构成网,可以直观呈现知识脉络,深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也就是将知识结构和思考加工过程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他人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一、预习时运用思维导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使学生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避免进入课堂漫无目的的听课。为达到预习的目的,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从中可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此时学生的思维导图主要存在:一是初中学生概括能力有限,语言不够精练:二是预习中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到位,经常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利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对比、点评和教师课前检查,在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坚持应用,总是有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逐步熟练;二是点评学生的思维导图,重点展示学生预习中较好的思维导图,给予鼓励,也可成为他人模仿学习的样本;三是给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黑体字、标题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的状况,更是清楚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对于下一步进行课堂教学中提供依据,在重难点上可多花些时间,思考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突破。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备课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上还需注意: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要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任务驱动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环节及其中的活动、问题等引领性项目,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

在学习《种子的结构》一节时,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对于植物中最高等的被子植物的重要器官——种子,该如何来学习呢?首先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理解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比较其异同点;3、认识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而设计教学过程:1、回顾被子植物的概念、主要结构特征,先有学生小组合作,相互提问,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小组实验,对照示意图了解其结构,小组交流来认识各部位的功能,并对比两种种子结构的异同。3、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了解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设计练习反馈,反映学生对种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第二,实验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重点,利用思维导图来认识实验的设计过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结论等各环节,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观察种子结构时,通过学生从观察种子的外形、剥开种皮、纵剖玉米种子、剖面上滴碘液颜色的变化等方面的操作,再比对教材的示意图认识各部位结构,这样结合实物、图示综合来认识种子结构,对种子结构能有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再设计尝试绘制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即是对知识的回顾,也考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来归纳两类种子结构的异同,进一步理解种子结构。
        第三,板书的示范指导。在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强调课堂教学的板书也是必要的。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板书有其独特示范作用,教师通过写思维导图板书,呈现教学内容,分析重难点,展示思维过程,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理解教学重难点,提高认知效率;同时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板书可以给学生以直接的示范,便于学生直接模仿思维导图的形式,这样更能直接、有效地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
        教师恰当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深度备课、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板书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三、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
        作为认知工具,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高效记忆,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预习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或可以结合教师讲解和其他同学的再重新整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也是完善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如复习《种子的结构》时,与《种子的萌发》、《开花和结果》相联系,这样形成被子植物从开花,经由传粉、受精,到结果,果实中种子的结构,再到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植物的生长,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前后相关知识链接,快速总结回忆知识、发散拓展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面对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一种认知工具,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让学生掌握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有其众多的优势,但面对初中生、面对生物学科,还有很多值得研讨的问题,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对初中生物教学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敏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江苏教育研究,2014
        [2]兰宇香,《抓住三点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