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丽
福建省漳州市寮里小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002
摘要:面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教师将生活元素带入课堂。生活化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更好实施生活化教学,需合理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以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案例为辅助,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需注意的问题,才更保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低,无法高效掌握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实践类知识的传授方式过于传统,导致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低,参与信息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内容若与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兴趣也会降低。想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还需要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可选择将生活和课本知识融合。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改中也提出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生活实际。作为一门技术型的学科,把生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这也是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将生活化融入课堂。生活化教学被更多教师所采用。结合新课程理念,在实际课堂中,加入生活情境以及生活元素,学生能够在体验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课堂中解决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问题。把学生所遇到的生活实际情境带入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有促进作用。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氛围。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教师需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孩子们能够应用课堂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信息知识,更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word中插入并设计表格时,我在课堂上布置学生们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课后将学生上交的作息时间表,分别发给学生家长。学生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创设生活化学习氛围,课堂中为自己设计作息时间表,满足生活需求,优化学生实际生活。
2.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分析,很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将这些生活元素加入信息技术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在动画制作课程中,让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经常看的动画片,运用信息技术所学动画制作知识,初步做出和日常所看的动画片相关的作品,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动手能力将会加强。
3.科学选择生活化内容。教师备课过程中,选择生活化的内容,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高年段学生和低年段学生喜欢的东西就不同。生活化教学内容选择,要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及喜好,在课堂中营造生活中的情节。例如中年段学生在学习制作电子板报时,我在课堂中提出与学生相关的主题,如制作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以及爱护环境等电子板报。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或者是网上收集材料进行制作。低年段的学生在学习画图时,我选择让学生画校园的主题,孩子年龄小,对校园生活更为熟悉。
高年段的学生在学习scratch编程时,学习和理解scratch舞台上的坐标和如何使用坐标指令内容,我选择将六年级学生喜欢的户外踢球运动为主题,让孩子编写出踢球的指令。让学生动手把生活中踢球的有趣情境搬到信息技术课堂。
4.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不可少。教学评价也要注重生活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进行结合。在三年级画图软件操作教学中,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评。操作时表现最认真的被评为最佳表现奖,通过尝试改错的学生被评为最佳探索者。作品最优的同学被评为最佳设计奖。作品完成后,将作品共享给各个学生,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生活化评价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注重教学硬件选择。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课堂中所能够应用的教学设备也在更新,这些教学辅助设备能够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课堂中播放短视频片段或者是一些操作微课,通俗易懂且形象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四、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场景设计
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要设计好生活化教学的场景。信息教学需要用到电脑,小学生们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教学场景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操作类课程,教师设计和生活有关的主题。例如制作《课程表》,课程表和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课程表也帮助学生与教师更好了解不同时间上什么课程。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课程表,有目的的学习,制作出精美课程表还可以打印出来使用。教师生活化教学场景的设计,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五、生活化教学模式应注意问题
1.情境设计符合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生活化元素,在教学情境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并学习信息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应注意设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2.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的主体角色应转变为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
3.注重师生交流。生活化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要注意了解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生活,才能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设计,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学生更有意愿在课堂中实践。
信息技术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需要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所需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解决。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利于教师创设学生所喜欢的教学环境。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要性在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需求。教书育人,不仅仅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会学生用正确高效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启蒙教育,适应时代信息发展。综上,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至关重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创设有趣的生活化学习场景,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7,4(08):255-256.
[2]沈浩,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74-78.
[3]徐文富,余文英,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