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威县第二中学 0547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比例严重失衡。教师过多注重对课本的解读,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以及作出指导,即便是每年读书日开展一些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也很少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便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更是如此。“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的阅读课衔接起来,就好像让学生插上了可以翱翔的双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苻坚美,《立足课内,拓展课外——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语文天地》2015年29期]【2】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比例严重失衡。教师过多注重对课本的解读,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以及作出指导,即便是每年读书日开展一些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也很少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对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点”,那么课外阅读就是面,点面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吸收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已经不是讲求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有一碗水的时代。要想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教师必须先有“源头活水”,即教师必须掌握充分的语言文字材料,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给学生做出有效的引领和指导。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阅读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必不可少的,活跃在教育研究和实践前沿的教育专家的著述也不可或缺。如果要走向更有深度的阅读生活,站在宇宙的高度看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还要去读教育以外的方方面面的经典著作,只有自己先读了,才能高瞻远瞩,才能给学生指明方向。
二、注重二维整合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应该分成两个维度同时进行:课内的主题拓展与整合和课外经典海读。二者缺一不可。
1、课内主题拓展与整合
近年来,阅读课的开展轰轰烈烈,有深圳中央教科所南山实验学校的“文化阅读”,也有南山后海小学的“快乐阅读”,还有刘宪华老师的“主题阅读”和韩新娥老师的“海量阅读”等等。但仔细观察,他们有一个共通之处:无论哪种阅读,都是基于课本主题的拓展与整合。因此我们不妨根据自己学校的学情选取恰当的整合方法,将课本置于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比如教授教材中长篇小说节选的文章,就可以把节选内容与整部小说整合,将节选内容放在整部书的背景中学习,将小说节选的人物放到个人整个人生和时代的大背景中学习,让学生在宏观的学习中把握人物立体的形象。比如七年级课本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文,在课上教读时,完全可以拓展鲁智深的其他故事,引导学生课上品味人物的精彩,课下再留下整本阅读的任务。
再比如对课本中同一主题的文章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式整合,将一组在某几点相近但略有区别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学习,选取某一处进行比较,开展深层次探究,变学生的浅阅读为深度阅读。还可以进行纵向的发展式整合,比如选择某一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写作品进行组合学习,让学生通过大量作品了解作家的经历及情感认识的变化,做到知人论世。如中学语文教材中常遇到的李清照的诗歌,就可以通过拓展和整合,分成前期和后期作品,借此让学生梳理诗人成长的轨迹,了解宋朝发展的脉络,将作家作品和时代紧密相连。
2、课外经典海读
课堂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启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还必须看到课外,把课内外联系起来作总体的考虑;课内是教育的环境,课外是生活的环境。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所以,课堂上的拓展与整合,其实都指向了课外的阅读。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考试必考范围内的书籍以及学生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书籍大量的推荐给学生,积极转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坚持阅读量的要求。只有海量阅读,才能去粗取精,打磨出语文的素养与能力。
三、注重指导方法
当今语文界关注动手能力,即作文。师生们在这上面用力甚多,但收效很不理想。笔者主张,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应当教会学生动手的方法。笔者整理了初一到初三的阅读动手方法,仅供一览:
初一上学期:学会做读书卡片。能够概述阅读内容。
初一下学期:学会做规范的摘抄笔记,能够试着做旁批,记录阅读心情
初二上学期:做心得笔记,试着写评论笔记,初步尝试编报
初二下学期:写读后感或评论笔记,,能自己选材排版,熟练编报
初三:能整理专题笔记,能做综述概要笔记,能写文章评论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整理,但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要求下去,其结果将会是:书会读了,肚子里的东西多了,文章会写了,学习方法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形成了,学生有了终生可以享用的、独立操作的习惯和能力。
四、营造读书氛围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兴趣是内化所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想让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的结合深入学生心中,就必须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1.口头表达类
(1)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读书推荐。学生围绕阅读书目,可以朗诵经典段落,可以畅述推荐理由,可以谈论阅读收获,还可品味艺术风格。
(2)定期召开阅读分享活动。通过组织“好书换着看”、“阅读沙龙”“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活动,促进小组为单位的交流学习。
(3)不定期召开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通过共同阅读和相互探讨,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2.书面活动类
组织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或记录读书卡片,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要有一篇完整的读后感。组织精彩读后感展览,设置读书成果奖评选等。
总之,感受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必要性,明确了二者结合的方向,有了素质极强的教师的指导,加上行之有效的结合途径,再通过各种活动,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自然能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