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霞
(江苏省江阴市西石桥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41)
摘要: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践体系中,教、学、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教”指的是教学;“学”指的是学习;“评”指的是评价。教学评三者相互结合,能够保障课堂观察实践效果,从而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但在初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将“教、学、评”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强化课堂观察效果,还成为其需要持续思考的一道难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评;课堂观察;实践
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此处提到的课堂观察指的是:教学研究者或观察者从自身目的出发,同时借助相关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进行资料搜集。在初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掌握更多有用的教学信息,从而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或者开展后续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此,初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围绕“教、学、评”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相应的课堂观察实践活动。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价值
(一)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相互交织的两部分。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如此就能够指导学生更好的改善自己的课堂行为。作为观察者,在课堂情境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反馈信息,然后基于此,展开教学评价。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最终都指向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有效反思,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教学”,评价反思等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有助于营造合作性的校园氛围
从教师层面而言,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在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如心理方面、行为方面等。而教师自身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成效,还会影响到同伴的思维和行为。在校园内部,组织各科任教师积极参加课堂观察实践活动,能够引导教师之间形成合作探究的关系,使得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实施阻碍
(一)教师自身的局限
在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依靠的工具比较有限,并且很多时候都只能凭借肉眼进行观察,如此就容易导致观察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当教师自身观察能力有限时,最终的观察效果也就比较有限。
(二)外部支持不稳定
课堂观察对于时间、技术、基础设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观察者不仅需要观察教学活动、学习教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还要评价教学成效。因而,为了保障课堂观察效果,观察者就需要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大部分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师创造的课堂观察条件比较有限。因而教师之间就难以展开具有深度的课堂观察实践活动,如此就阻碍了教师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一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保障“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能力要求,因而为了保障课堂观察效果,学校就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给教师设置一个专门进行教学研究的场所,同时配备健全的设施,鼓励教师群体之间展开学术性的交流。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实习,即:引导本校教师前往其他学校或者专业性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以此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二)教师自身需要重视课堂观察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师而言,课堂观察都是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授课过程,教师应该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通过课堂观察,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以此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为制定后续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优化课堂观察方法
在以往的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中,教师仅仅通过“听评”的方式进行学习。但这种单一的途径,难以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信息,如此就会阻碍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这种状况下,教师就需要注重对课堂观察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例如,除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常规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之外,教师自身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展开教学研究,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同时与其他教师展开学术交流。通过不同的途径,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以此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高质量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变化,因此,为了保障自身教学的专业性,教师就务必要基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例如,在与其他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最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最新的信息技术内容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教、学、评”等环节,把握教学要点,做好教学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初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观察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学习和不断的改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给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甜甜,邓晶.浅谈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17(17):121.
[2]张红梅.课堂管理的技术——谈谈“第一信息”法和“没有失败”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240.
[3]向波.新教材,新课堂——浅谈初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