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绮娴
中山市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广东中山 528471
摘要:随着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音乐老师对其教学模式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在新课标中重新定位了音乐教育,并提出了新的课程要求,这些都使得音乐学科的教学必须进行转变。而柯达伊教学法的引用,对我国的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单从初中合唱训练来看,柯达伊教学法的运用对老师的“教”与“学”都给出了新要求。其中,“教”主要指的是柯达伊的手势教学以及学生的歌唱,“学”主要是指老师必须对自身的素养进行不断地提升,强化其综合能力。实践表明,该教学法不仅可以充实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在中学生的合唱训练中借鉴柯达伊教法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中学生合唱;训练;应用
引言
柯达伊教学法,是匈牙利人佐尔丹·柯达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思想:首先是普遍音乐教育,将歌唱当作是发掘学生音乐潜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合唱水平,主张“音乐是每个人的”;其次,赋予音乐民族的特色并发展本民族的音乐。该法主张歌唱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过程中将歌唱教学作为基础,让音乐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这对中学合唱训练极具借鉴价值
1柯达伊教学法在应用于初中合唱训练的调整
1.1教学对象调整
柯达伊教学法,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而在初中合唱训练当中所需要面对的是初中生,这种教学对象是柯达伊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合唱训练所需要调整的重要内容。
首先,初中学生都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及技能,因此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讲解一些关于音乐的基础性知识。可将大部分的时间充分运用到发声、声音敏锐力等方面的培养及训练方面。
其次,相较于独唱,合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尤其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对于集体活动不重视、不配合、具有很强的个性。所以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强化合作训练,让参与合唱的同学能够融为一体,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
1.2教学目标调整
初中合唱的训练目标是有目的性的,不仅仅是兴趣活动、陶冶情操。相较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初中合唱训练更多的对于合唱质量的重视,其中涵盖了音乐发声的处理、情绪的控制以及各声部的处理等,因此初中合唱训练的目标由单纯的个人兴趣发展,逐步转变成了实用性表演。这种转变预示着合唱训练需强化声音及舞台的训练,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参与合唱学生的歌唱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合唱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演唱经验并提高其心理素质,确保声音饱满、字正腔圆,让学生们在正式比赛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发挥出应有的发挥。
1.3教学方式调整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其所具有的一个鲜明特色便是无声教学——无伴奏教学,在这当中对于器乐的作用实现了弱化。教师在训练中,可通过手势对学生的歌唱进行引导,降低学生对于伴奏的依赖。同时,柯达伊所所匹配的教材主要以民歌为主,而且初中合唱所采用的合唱曲大部分都是西方曲目,但在实际训练中可融入中华传统的民歌,甚至可应用本地民歌进行训练。但是为了追求最佳的训练及表演效果,一股脑的使用柯达伊教学法是不可能完成训练任务的,因此初中合唱训练的方式不可局限于柯达伊教学法,而是需要将柯达伊教学法作为中心调整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2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合唱训练中的运用
2.1聆听式教学
在柯达伊教学法当中尤为凸显“乐感”的训练,而“乐感”主要是指在审美音乐的过程中主要形成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强化学生“乐感”时需要设计多元化的体验活动,而聆听式教学时高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业负担较重,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利用在学习上。因此在合唱训练中为了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可将聆听训练作为主要的内容,促进学生熟悉曲目内容。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仅可以了解所演唱的曲目,从整体上掌握歌曲的情感、声音状态等内容,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使其在精神能够得到休养。这种教学手段既避免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同时也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合唱训练的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训练参与度。
2.2无伴奏训练
柯达伊教学法主张无乐器伴奏下的歌唱,强化歌唱者内心的音乐感受。因此在进行合唱训练时需要强化无伴奏训练,跟随老师的指挥演唱出相应的音高以及节奏。在进行无伴奏的训练过程中可有效清除伴奏所产生的干扰,并构建起内心的音乐感觉。学生依照老师的指挥展开演唱,可让每位演唱同学做到节奏一致、声音统一。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学生可听到合唱过程中其他同学的歌声,从而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并与团队的合唱实现有效地融合。同时指导老师也能够对合唱的实际演唱情况进行有效地掌握,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及纠正。
无伴奏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演唱技巧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促进效果,在具体的合唱训练过程中,清唱作为一种高效的歌唱练习方法,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同时也能够当做一种解压方法舒缓课业压力。
2.3参与性练习
在合唱训练中应用柯达伊教学法,常常需要设计很多具有较高参与度的游戏活动,比如节奏游戏、二重或三重卡农训练等等,这些游戏的引用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合唱欲望。初中学生的合唱训练不能单单作为一种任务,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不仅要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因此在训练中增设趣味练习,可充分带动学生身体,使学生的身体能够在律动中获取对于节奏的认识。另外,在进行声部训练时,可通过一段熟悉的节奏展开二重或三重卡农训练。从刚开始的齐唱,到两声部的卡农,随后在进行三声部、四声部的卡农。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多声部歌唱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表演多声部乐曲的能力。最后,为了增强合唱中各位成员的自我意识,可让学生将平时喜欢听的歌曲当作练习曲目。这些歌曲不必太长,也无需严谨,唯有学生在这当中能够收获快乐,就可使用。
2.4民族性演唱
柯达伊教学法当中另一个较为显著的理念便是民族性,在该理念当中对于乐曲的要求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间的创作乐曲。这类的歌曲对民族音乐及其文化实现了有效地传承,从民族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关键的。虽说现代的中学生更多的是对流行歌曲具有很大的兴趣,然而这类歌曲所具有的音乐价值、艺术水平以及民族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与强化。但实际上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关注主要集中歌手以及相应的包装,并非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民族音乐实现审美的纯化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学生的合唱训练中更需要加大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民歌的学习及演唱练习,尤其是对我国各地的民歌。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当地的民乐进行开发并作为课本内容进行推广,使其逐渐演变成本校的合唱特色。
结束语:
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合唱训练中的使用是笔者根据歌唱训练目标的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确实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初中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初中合唱作为学校艺术的重要组成,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柯达伊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学生的合唱现状,加速中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这对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得出,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合唱训练中的应用,不仅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国家对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现阶段,柯达伊教学法在初中合唱训练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及落实,从而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宗宇晖.浅谈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小学合唱教育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12):157.
[2]张楚晨.试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1):211.
[3]曹莹莹.浅谈柯达伊教学法对中学合唱训练的启示[J].黄河之声,2013(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