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琦琦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 32560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结构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结合,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学教学也不再是过去枯燥乏味的样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简要论述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如在对“中心对称图形”进行教学时,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平行四边形围绕其对角线交点旋转180°之后与原先图形重合进行了动画演示,对定义、概念加以验证。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根据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信息技术手段也会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对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备项目,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重视,单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近些年来,随着会考制度在我国的逐渐推行,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被很多学校提上了日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并且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自身特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符合教学需要的生活情境,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如,在对函数相关性质的探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能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和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处理,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对相应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不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教育理念的发展应该与时代共同进步。纵观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信息化教育也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创新整合理念
要想提高网络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效率,首要步骤就是创新整合理念,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资源整合的意义,不断创新整合概念,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当代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利用网络云授课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完成数学探究任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活动或小组活动,让学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述“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规律时,笔者利用几何画板画一个三角形△ABC;之后依次选中A、B、C三点,利用“作图”菜单中的“多边形内部”命令,选择三角形内部;选择“度量”菜单中的“面积”命令,度量出三角形的面积;过顶点A作BC的平行线,再在该直线上取一点D,作三角形△DBC;选中点D和BC的平行线,展示D点在该线上运动的动画。通过运动可以形成无数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底都为BC,而高都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高的二分之一,这些三角形的底和高都固定,故可以得出结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简化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很多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很难一下子理解教学的内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可能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借助几何画板将二次函数y=3x2,y=(x-1)2的图象重合,通过清晰的图象向学生展示函数的相关性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函数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图象清晰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整合方法
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对于知识的不理解无法从头来过,很多学生由于在某处学习遇到了困难,很可能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然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教学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让学生能对其进行反复研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莉莹.基于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架构—以“分式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80-81.
[2]任小平.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字教材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以“分割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J].数字教育,2019.5(0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