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何焕文
[导读] 中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阶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师而言,中学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时期。
        何焕文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广东 广州511483

        摘要:中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阶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师而言,中学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时期。改革初中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初中教育教学方式是目前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是培养中学生道德品质,优化初中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必要内容。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可以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贴合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标准和目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加强社会建设。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更好的深入国家思想和观念,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修养。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也应该贴近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代教育的要求,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升华教育目的,将课堂教育打造成良好的人生教育,为社会培养高道德修养型人才,促进当前社会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不同于其它教育阶段,学生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但由于经验过少,思维构架并不完整,其思维模式也趋于单一和片面。而高中教育过程当中更注重的是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往更深的层次进行提升。所以中学阶段作为小学、高中的承接阶段,需要巩固学生思维模式,丰富其思维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各个教育领域的教学内容都要积极改进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活动教学更要不断的增加学生的实践过程,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进而确保学生通过深入的体验和学习,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的现实发展情况
        对于初中生而言,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要的教学主体,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参与感较少,没有深入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只是单纯进行理论性学习,理解层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而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关系密切,社会发展的动向代表了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的教学意义和目标。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学生贴近社会,走进社会,能够通过现存发展的事实来做出一定的判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当中,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比较单一,只能通过老师对教材重点的划分来进行学习,不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发展进行很好的联系,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不重视,或者是处于半理解状态,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
        在教育内容上,我国目前的思想品德教材也使用的时间较长,部分教师依旧参照旧的教材所产生的教学思维习惯,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方面,不能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进行一个贴合的联系。同时,当今的时代发展变化迅速,各类要求也逐步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当前教师也面临着需要努力学习,更新教学内容的情况,所以部分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其专业能力可能有欠缺,教学认识不清晰,教学方式不到位,造成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育重难点无法突出等问题,不利于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无法突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道德与法治主题的教育活动。
        三、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的策略
        1、贴近学生生活,选择适合的实践主题内容
        虽然初中生已经减少了由兴趣出发的学习行为,但是构造兴趣性课堂一就是吸引初中生学习的关键内容。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内容。其中大部分包含了很多理论知识和理论学习,导致课堂内容比较枯躁乏味,不能够吸引初中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内容,无法落实实践教学任务。

为了满足当前中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在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内容,增强主题教育的实用性,帮助现阶段的初中生解决当前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冲突,让学生意识到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具体教育,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避免因不正确的判断阻碍个人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讲解“家庭构造与人生成长”、“父母之恩,如何回报”、“成长历程中的矛盾如何解决”等符合初中生情感问题的道德主题内容出发,让同学理解意识到个人情感的可贵,懂得他人为自己的付出,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懂得珍惜,懂得付出和回报。通过现实时间的解刨分析,激发同学们的道德观念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升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稳固的道德价值标准。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和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实用性,鼓励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例如,可以给学生讲解,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活动,通过现实生活当中奋斗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引导自身向案例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能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目的的提升。
        2、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从教育活动中深入道德与法治思想培养
        现代化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内容要积极的,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改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优化改革,调整标准的课堂体系和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地将教学知识点与实践活动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就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强化素质教育内容,在讲解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身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刺激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深刻认识。
        在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实例进行讲解与分析,通过一个案例来讲解案例中的知识点,并且再通过另一个相似案例,让同学进行自我讲解和陈述,掌握当前学生的心里变化历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真实案例,根据实际情况排练成舞台剧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充当道德方面的监督人,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当今社会引发热议的赡养父母以及催生二胎对家庭的影响等,可以通过社会上相关的实事,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如:子女的责任以赡养父母为主,还是以陪伴父母为主;年龄大的父母生二胎,是否需要哥哥姐姐进行养育。可以让同学们将相关社会实事排练成小品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同学们充当法官的角色,从法律角度来考虑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率,将学生的基础性思维转化到生活,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相关情感培养。
        结束语
        综上,初中教学过程当中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生活相互结合,积极融入人文情感培养,提升个人道德价值标准。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地丰富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此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责任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培养社会主义全方位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建成。
        参考文献:
        [1]李善婷.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张海姣.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30).
        [3]黄世桥.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6):P.144-144.
        [4]王春发.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 000(001):144.
        [5]金发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9):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