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虹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628018
摘要:2019年秋,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使用,部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在七个板块中进行了比对。笔者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内容(文言文)进行了梳理,从文言文的举例课文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内容中得出总结及建议。
关键词:部编版;人教版 ;文言文 ;比对
引言: 2019年秋季,一至六年级全部使用改版后的部编版教科书,截止今年9月份,升入五年级的班级是从一年级开始没有间断,使用部编版教科书直接升上来的年级。而去年的五年级(今年的六年级)和去年的六年级(今年的七年级)直接空降使用部编版教科书,没有衔接,相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习文言文,稍微有些难度。
《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这本书从识字写字比对与教学建议、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阅读能力比对与教学建议、习作比对与教学建议、口语交际比对与教学建议、综合性学习比对与教学建议、语言积累比对与教学建议这七个板块来进行了详细的比对研究与教学建议。下面我就第二板块“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中文言文的比对与研究进行梳理与建议。
“统编教科书编入古诗文136篇,其中文言文课文共14篇,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比人教版教科书提早两年多。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统编教科书文言文课文集中在三到六年级,三年级每学期1篇,四到六年级每学期2篇,具体分布见下表。
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文言文分布比对图
从以上比对图我们看出,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文言文,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开始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选取大多从故事入手,三、四年级的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五六年级选取的文言文难度加深,理解起来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就第一篇文言文与最后一篇进行分析。
三年级开始接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虽然部编版教科书接触文言文提前到三年级,同学们接受起来看似有些难度,其实不难,因为《司马光》的白话文故事,同学们早已熟悉,而文言文《司马光》也只是简短的两句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逬,儿得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言简意赅,文意明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学们对这种短短的小古文逐渐有了兴趣,更能促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本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颇具匠心。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说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还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老羞成怒,也很令人佩服。
本文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盂、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辩、始、决、车盖、盘盂、孰”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通过观察对比两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分析,得出:
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与最后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共同点是:1.都是故事。2.从不同年级以及年龄段来说,两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练。3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4都要求正确朗读并背诵。不同点是:1.《司马光》是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两小儿辩日》是根据注释疏通文意。看似相同,其实,《司马光》的要求更简单,只需了解文意,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解释,《两小儿辩日》则要求文章的意思要弄明白,不能出错,每个字词、句子的理解必须严谨。2.《司马光》这者故事简短,文意清楚,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并茂。《两小儿辩日》通过一个小故事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文言文二则中一般只有一篇文言文配有插图,另外一篇则没有插图,需要同学们认真、反复、借助注释细读、理解。
《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第98页:疑难问答3:缺学的文言文怎么补?问题分析中说,从一册一课到一册两课,至六年级共编入文言文11课(共计16则)。这样的编排,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积累文言文的语感,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此,纵观16则文言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践,给出自己的建议: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文言文讲究停顿、节奏、连贯、语气,层层递进;反复朗读,多种形式读。2.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故事;借助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词句意思,用扩词、组词等方法理解古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字的意思;用“结合上下文猜一猜,再查资料验证”的方法来理解古今异义字。3.借助多媒体,观看一些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的短片或由课文内容配拍的短片,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4.熟读、熟记、孰背课文内容,再演一演,更能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中国文字美,怎样让同学们体会到美,爱上美的文字,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结果。只有用心去感悟,去体会,才能真正走进古文。
参考文献:
[1]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组组编.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语文出版社,2019.
[2]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