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董国香
[导读]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连成了一个整体,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相互交织,成为人们所不可规避的存在。
        董国香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410100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连成了一个整体,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相互交织,成为人们所不可规避的存在。西方思潮在现今中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自由主义等,已经逐渐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正确培养和塑造。高职院校要做好课程思政,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养,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这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接连发生,只有逐渐形成大教育格局,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新时代人才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建设
        一、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坚持“大思政”理念,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和需求,时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根本遵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在价值支持。学校和教师要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深刻认知课程思政对于思政教育的有益之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在价值。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比如经管类专业应注重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理学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应注重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教学方面,应基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和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管理,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切实推进和保障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给予更多的保证和投入,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遵守思政课程规律,将思政教育思想和课程实际有机融合,并定期开展课程交流会,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指点和帮助,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构建系统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成效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各类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不同类别的课程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自身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和目标,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育人合力。此外,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需要以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一是构建系统完整的方法体系,专业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采取案例教学法、文献研读法、启发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将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二是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电子多媒体设备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党史、党建、中国特色理论等思想进行创新性讲授,并建立互动交流群,在群里和学生形成紧密、畅通的交流和讨论,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存在思想偏差或认知错误的学生,要积极进行专业性辅导和教育,通过正确的思政思想引领学生成长,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成为思想过关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性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是课程思政最见成效的方式,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问品行和潜心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在技能水平、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和培养,不断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找准教师育人角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一是要动态性把握学生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师要全方位、系统性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变动、兴趣发展等内容,尤其要注重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的波动变化趋势;二是要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和谐统一,教师不仅要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对职业素养、道德文化、诚实守信等精神层面的塑造,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教育合力,以便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要通过讲座、观摩、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育德意识的培养,深化教师对专业育人职责的认识,强化教师对专业内在价值的认同,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价值引领这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惯性行为。
        (四)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趋向理想的目标,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在其中共同进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以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一是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实施评价的主体就可以是思政教师,也可以是专业课程教师,不可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而是要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其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并在学生入党评优、奖学金评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要注重对专业教师的科学评价,其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学管理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方面的能力发挥,也要关注课后教师行为的正当性。通过座谈会、交流群等形式充分把握教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够坚持思政教育理念,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表现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奖励,并将其行为纳入学校考核机制,将结果运用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
        二、总结
        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的正确举措和关键性行为。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实施有效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多的进步,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只有灵活运用思政理念,因势利导地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讲授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提升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培养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有新人”。只有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和专业课的有效融合,在未来时间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将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崔婧.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J].法制博览,2020(2):52-53.
        [2]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08-110.
        [3]郭文蓉.“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课堂实践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19(23):104-10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