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莫瑞妮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中问题孩子出现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莫瑞妮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幼儿园    福建厦门   361026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中问题孩子出现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幼儿时期开始,参与家庭教育的成员对孩子的身心、性格形成、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父亲缺席家庭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可能将是终身的。本文就将分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现状,总结其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父亲;家庭教育;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中父亲作用的缺失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可是过于忽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以至于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中母亲更加耐心、细致,可是家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母亲永远不可能取代父亲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男性有着与之俱来的优势,尤其表现在识别方位、数学、分析问题、动手操作等方面,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1]。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及分析
        古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在我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严肃、高达的,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父亲采取的是比较粗暴、直截了当的方式,激励孩子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可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现代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的缺失和忽略,让幼儿出现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受思想观念影响缺失父亲教育
        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男主外,女主内”,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母亲更加操心,父亲主要的职责是在外赚钱养家。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被长期地忽略了,父亲没有主动参与家庭教育的自觉性。
        (二)受责任感的驱使忽略父亲教育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力都很强,年轻人更多的人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家里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可以由家里老人帮忙带,于是作为父亲对于孩子的责任感意识就没那么强。在传统家庭的思想观念中,作为父亲这一角色的功能更多的是在乎外在的东西,对于家庭内部的事物操心的几乎都是女人。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作为父亲必须接受家庭中孩子的诞生,并做好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父亲教育缺失造成的各种问题
        父爱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从小失去父亲的疼爱和陪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现在在心理学角度上,有一种孩子出现最为明显的沉默寡言、感情冷漠等由于缺乏父爱产生的症状,被称为“父爱缺乏综合征”。哪怕父亲再怎么忙,抽出一点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陪伴孩子玩一会、交谈一次、抱一会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安慰。父亲这一角色是母亲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代的,男性为孩子提供的安全感及力量上的象征,有助于幼儿从小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2]。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心理方面,平衡母亲的虚荣心和功利性
        父亲从整体上看,天生偏向理性,母亲相对来说比较感性。因此,父亲教育孩子一般比较少溺爱的现象,更加趋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及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孩子在整体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母亲相对来说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虚荣心较强,喜欢通过与身边人进行攀比。

现在市面上,主张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的几乎都是母亲,感性化的较重的女性还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生活中为孩子完成一切本该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长期以往,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下降,对母亲的依赖性过高,孩子在母亲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下感觉生活得特别累,心理上容易出现偏差。
        (二)生理方面,善于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
        父亲是力量的象征,同时父亲也会细心地观察,正确地把握教育机会。一般由父亲带着的孩子,娱乐活动都偏向于运动型或者锻炼性质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动作、身高、体重等多方面得到综合的训练。而母亲带着孩子,比较经常从事的都是故事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活动,母亲倾向于话语教育类的较多。有研究表明,长期缺乏与父亲交往和沟通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焦虑、自控能力弱、自尊心不强等情况,表现出多动、依赖、忧虑等不良生理特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行为方面,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孩子对于父亲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和敬仰的情感,最初是来自父亲的外形高大,久而久之呈现在学识及能力方面。家庭教育中对于抽象意义的知识,母亲一般用玩具的方式带领幼儿进行形象化思考,而父亲则采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以一种探索的精神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发现取得进步。父亲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上,更多的会用一种朋友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幼儿体会解决问题过程带来的快乐。母亲为了方便孩子学习和积累经验,更多的会直接将答案告诉他,父亲相对来说教育更加粗糙,可就是这样粗糙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助于幼儿开动脑筋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全方面的能力。
        (四)情感方面,让幼儿产生安全感
        父亲是幼儿除母亲之外最为依赖的人,据研究表明两岁之后的幼儿更加偏向喜欢和父亲一起做游戏。因为2岁开始幼儿的身体发育开始越来越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究和好奇心,在与父亲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及运动量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方面教育上,母亲显得比较安静,很难接受孩子不间断的“闹腾”,教育过程中所带有的目的性也更为强烈。父亲通过在生活过程中的操作,给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培养孩子对于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等方面的兴趣,有助于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操作力、想象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体验过程幼儿体验到快乐与兴奋,从而产生浓厚的依恋情感[3]。
        (五)性格方面,培养幼儿活泼开朗性格
        在幼儿园或者公园一些大型攀爬器械游乐设施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遇到高的地方会觉得害怕。当幼儿像父亲寻求帮助时,父亲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没事,继续试试看,你还可以爬得更高。而如果是母亲在身边,就更加担心安全问题,容易心疼孩子从而帮助孩子下来。虽然说看父亲用的教育方式是比较粗犷,没母亲那么细致入微,可是这是这样粗犷的教育方式,让幼儿更加能够体会到攀爬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孩子的成长需要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取得进步,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更多取得快乐的权利。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父母的陪伴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更加具有促进作用。
        (六)性别方面,增强幼儿的性别意识
        在幼儿园工作中,一般教师都是女性居多,孩子与男性接触的机会不多。这种现象就给孩子在性别认识上造成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对于男孩子而言,长时间跟在妈妈的身边,到幼儿园里又是面对女老师,他缺乏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同性榜样。幼儿时期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男孩子没有父亲为其树立良好的作为男人待人接物的榜样,将来等自己长大后生活上会造成一定的困扰。而女孩子没有父亲的陪伴,长大后容易在男性面前表现出紧张、羞涩、手足无措等心理。这些都是缺少父亲陪伴给孩子现在以及未来,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和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成旭. 论父性教育的缺失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郭雪凤. 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