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吴家才
[导读] 素质教学改革下,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
        吴家才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  重庆  405800
        摘要:素质教学改革下,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在合作学习下,学生的主体位置被充分凸显,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能力、合作意识等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存在,文章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反思,并提出有关完善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开展及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从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1]。但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引导作用被忽略以及学生不适应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出深入的反思,以更好地教学手段来完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
        (一)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
        合作学习模式想要充分发挥其原本价值和意义,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有准确的方向和明确的思路。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是给定学生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却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如合作学习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效,每个学生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些什么。如此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学习任务的完成基本与其无关,所以其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最终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二)教师引导作用被忽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在布置好相关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不管不顾,放手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显然这样一种认知是片面的、极端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时候应该积极融入学生中间,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不至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或者是搞得课堂乱七八糟。
        (三)学生不适应合作学习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小学生更加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较为薄弱。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由学习,学生常常会表现的无所是从,不是沉默无语就是天马行空[2]。如教师在布置了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后,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合作探讨,或者是探讨内容不知不觉就脱离了任务本质,而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是较为不利的。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不适应还表现在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特点、优势来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完善
        (一)设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并获得提升,设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而合理的学习目标设定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的去设定学习目标。如此,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融入合作学习中,并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从而让学生在彼此影响、彼此促进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完成小组分组之后,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个小组学习任务,如“大青树下的小学阐述了什么道理或情感?”然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或学习基础为学生制定层次化的学习目标,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其掌握课文生词及生动语句,针对基础中等的学生需要进一步要求其掌握课文的表现手法,而针对基础优秀的学生则还要进一步要求其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所在。在大的学习任务引导下,以及在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任务分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合作学习中,获得充分锻炼和显著提升。
        (二)教师积极融入学生讨论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任何时候教师都不应该忘记对学生的引导。尽管合作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讨,但是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是需要适当的对学生做出引导,引导其朝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引导其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此,只有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效率和质量,进而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雷锋叔叔身上有哪些高尚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一探究话题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片面的总结出了雷锋叔叔身上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同时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融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如引导学生认知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钉子精神来引导自己学习,以螺丝钉精神来引导自己做人做事,等等。如此,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不再片面,而合作学习也将获得非常显著的学习成效。
        (三)科学搭配让学生共同进步
        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状态,需要教师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放开来学习,并且在彼此的影响带动下共同进步[3]。而科学合理的搭配主要需要遵守以下一些原则。首先就是优秀学生与后进生进行搭配,因为优秀学生往往会有较为明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在接到学习任务后其往往能够带动后进生以更好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同时还能够促进优秀生的巩固。其次就是性格外向学生与性格内向学生进行搭配,因为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有人来挑起讨论氛围,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良好的承担这一责任,而在性格外向学生的带动下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总而言之,科学的搭配就在于优势互补,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团队,团队之间彼此影响、彼此帮助、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需要处于同一个学习水平,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加以重视,同时也需要积极做出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善。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通过积极融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引导来帮助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搭配让学生之间互补互助、共同进步,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20(12):57,56.
        [2]黃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语文课内外,2019,15(27):179.
        [3]东素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新课程·小学,2018,11(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