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训练方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李文
[导读] 分析康复训练方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
        李文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132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方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术后常规训练与术后康复训练,对手功能康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TMA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86.67%)比对照组(60.00%)高,差异明显(P<0.05);UEFT评分及握力方面,两组训练前差异较小(P>0.05);训练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训练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改善患者肌腱活动范围,提高握力,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屈指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手功能
        手是人接触外界的主要媒介,而肌腱则是手部组成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一旦肌腱受损,除影响手部功能外,也会造成心理障碍。在医疗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肌腱吻合技术越来越高,但是术后依旧可能发生肌腱粘连,对手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效果不佳,所以术后康复训练特别重要,其有助于肌腱粘连发生率降低,及早改善手功能。因而,本文针对康复训练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6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组,对照组(30例)中,有18例男,12例女;最小、最大年龄分别是13岁与71岁(42.65±6.32)岁;观察组(30例)中,有16例男,14例女;最小、最大年龄分别是12岁与68岁(42.71±6.29)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自愿签署了书面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术后28日-42日,全面伸直远位指间关节、近位指间关节,主动活动手指和手腕。夜间和练习间隙要求患者佩戴手夹板,从而促进安全性的提高。②术后49日-63日,帮助患者进行抗阻肌力训练,每日进行1次-2次抓捏棉花或者海绵,从而保持良好的抓握能力。以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为依据对作业练习进行选择,包括钉木板、橡皮胶等,也可以知道患者进行扣纽扣、握笔写字和拿水杯等,每次1次-2次,每次维持40分钟,从而加快手功能恢复速度。
        观察组:在进行术后常规训练的同时联合康复训练、理疗。①术后第4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于医护人员辅助下,被动活动近位指间关节、屈曲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远位指间关节,然后别动活动患肢关节,伸直。以上练习,15次/组,每日2组。②术后第5日,增加活动次数,在此过程中,严禁被动伸直之间关节、主动屈曲指间关节,确保指间关节全部伸直,避免指间关节挛缩。告知患者间歇阶段佩戴手夹板,以患者疼痛程度为依据予以镇痛药物。③术后14日-21日,强化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同时利用红外线照射消肿,每日3次,维持30分钟。21日后,将石膏托解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关节主动活动,以上练习,5-10次/组,每日2次,每次3组。与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蜡疗等。④术后28日,被动伸直、屈曲活动夹板内单个手指,使肘关节屈曲角度为90°,腕关节屈曲角度约45°,28日后,患者可以进行主动屈曲。⑤术后35日-42日,垂直放松手部,然后屈曲腕关节,5-10次/组,每日2次。⑥术后49日,慢慢进行抗阻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均需要考虑患者疼痛耐受状况,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2]。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肌腱主动活动范围(TAM)判定功能状况,包括优(TAM在正常取值内)、良(TAM比健侧高出75%)、可(TAM是健侧的50-75%)和差(TAM值比健侧的50%低)。(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优良率。②检测上肢功能,采用UEFT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手功能恢复越好,反之,表示手功能恢复较差。检测手指握力,握力区间0kg-90kg,数值越高,表示肌力恢复越好,反之表示肌力恢复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s)和t;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与x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TMA功能优良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MA功能优良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屈指肌腱损伤是当前手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大部分是因为切割伤引起的。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手指畸形,系统、全面的显微外科技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手功能和外观。现阶段,肌腱温和技术越来越高,但是“无人区”损伤恢复难度较大,患者术后屈指肌腱粘连则会限制手指屈伸功能,已经成为当前手术研究的难点[3]。其主要是因为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部分组织渗液较多,肌腱组织自身繁殖引起的。现阶段,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效果不佳。早期功能训练是当前避免肌腱粘连发生的主要、理想方法,其与手功能恢复存在紧密联系。据有关资料显示[4],术后及早进行康复锻炼,可及早恢复张力,避免粘连的发生。
        结果显示,TMA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6.67%与60.0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UEFT评分及握力方面,训练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康复训练的实施,可及早恢复患者手功能和关节功能,促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握力提高。康复训练能够将肌腱修复位置与其他周围组织的接触阻断,并对肌腱修复位置有效抑制。
        总而言之,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状况采用康复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握力和上肢功能,而且有助于手指功能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楠, 李美莲, 范猛,等. 不同缝合方法修复屈指肌腱损伤的疗效及对手功能和术后粘连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2):193-196.
[2]苏洲. 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3):69-70.
[3]莫巧莉, 彭爱萍. 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康复训练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功能状态及希望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1):184-186.
[4]苏祥凤. 风险管理在手部屈指肌腱陈旧性损伤患者显微修复重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4):4150-4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