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方迪迪
[导读]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情况。

        方迪迪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30d血脂水平低,NIHSS评分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能减低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较为常见,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均为该病危险因素,发病迅速且患者表现为失语、偏瘫等,而且神经功能会受到永久性损伤[1]。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心理及精神负担,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2]。②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恢复缺血区血流及氧的供应,防止并发症,有效控制脑水肿。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6至74(63.28±3.28)岁,病程0.5至6(2.86±0.75)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7至73(61.12±3.63)岁,病程0.6至7(2.94±0.63)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发病6h以内;均为首次发病;意识清醒;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无恶性肿瘤。
        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外伤导致的脑梗死;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时间<4.5h溶栓者及介入治疗者;发病时有严重心脏病。
1.2方法
        对照组: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治疗,并给予氨氯地平(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1083),1天1次,1次5mg,治疗3个月。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7),1天1次,1次30mg,治疗3个月。阿托伐他汀用药期间注意事项较多,首先需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定期检测,治疗期间,还需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如全身发热、肌肉触痛等。观察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在其提高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患者可能出现肌病,一旦患者确诊,就需停止用药。用药前,需对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多加注意,进而防止患者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同时,不能过量用药,一旦发现,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TG、TC、LDL-C、HDL-C;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即神经缺损程度轻。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脂水平对比
        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0d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病后第1年病死率较高,通过控制血压、吸烟等致病因素,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抑制血栓形成。该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据调查显示,急性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③如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水平等[3]。急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实际治疗中发现,其时间窗较短,无法满足其要求,进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0d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出院30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7.17±2.14)分、(5.19±0.7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高血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血脂异常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认为其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5]。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较多,是一种调脂效果较好的药物,其对肝脏HMG-CoA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增加肝细胞LDL受体,降低TG、TC、HDL-C。并且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还能发挥抗炎、抗氧化、缩小斑块等作用。
        所以,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能减低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靳丽丽,朱普贤,韩雪娟,等.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7-120.
[2]张银善,张敏,赵志英,等.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31-3133.
[3]张东兰,曹丽平,黄湲,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GFAPTNF-αNSE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5):431-436.
[4]唐志刚,顾婷婷,朱红燕.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贵州医药,2018,42(9):66-68.
[5]李薇,魏毅.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4):405-4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