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研究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李红 李勇
[导读] 颈椎生理曲度(颈曲)异常改变包括颈曲变直、反弓或S形等情况,大量研究表明颈曲异常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从而说明颈曲的异常改变与颈椎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李红  李勇
        山东省青州市普通安置区邵庄卫生院分院   262507   山东省寿光市李勇        盲人医疗按摩所 262700
        摘    要:颈椎生理曲度(颈曲)异常改变包括颈曲变直、反弓或S形等情况,大量研究表明颈曲异常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从而说明颈曲的异常改变与颈椎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介绍了影响颈曲异常改变的因素、颈曲异常改变对颈椎病的影响及影像学的认识,汇总了多种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以便引起人们对颈曲异常改变的重视,为临床防治颈椎病提供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颈曲; 颈椎病; 影像学; 临床治疗进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其中颈型颈椎病是各类颈椎病的最早期状态,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主要以颈部症状为主,常表现为颈部酸、痛、胀、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易出现反复落枕,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类型颈椎病共同的初期表现[1]。在颈型颈椎病中的早期病理变化中,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因此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此时已经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颈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先于颈椎增生、颈椎间盘退变、韧带松弛增厚和相邻结构改变等最终导致颈椎病发生的病理因素出现之前而产生的颈椎病最初的病理结构变化。
        目前临床上对于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的研究,主要包括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颈椎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的联系、颈椎曲度的改变与影像学分析、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及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的疗效等研究。
1 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
        颈曲异常可能是造成颈椎病的延缓、加速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对颈椎失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 颈曲变直很容易导致骨质增生, 然而骨质增生如果加重, 颈曲恢复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与此同时, 颈椎会发生机械性紊乱。颈椎一旦发生机械性紊乱, 进而将引起颈椎的失衡。不良的颈椎超载力将刺激颈椎体的增生, 但是, 增生的骨赘可以让颈椎体的应力维持内外平衡。其实, 像这样的平衡只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颈椎曲度平衡和稳定, 如果从长远的医治病症来说, 却反而阻碍了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进度, 加大了恢复难度, 这其实是颈椎的骨性退变的另一个表现, 成为了治疗颈椎病的一个大的障碍。另一方面, 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异常之后, 非常容易导致其稳定性不协调, 颈椎的结构也易发生改变, 因为颈椎的外力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都变弱。在这样的情况下, 首先, 为了保持颈椎的稳定必须要周边的各个外部组织来提供更大的力量, 其次, 颈椎的抵抗外力伤害的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弱, 一旦有意外发生, 颈椎也就更加容易受伤, 加大了颈椎病的发病几率。目前, 临床上已经广泛的把颈椎曲度异常作为诊断颈椎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颈椎曲度异常也被看做是颈椎病的前期表现症状之一, 这有助于提早发现、诊断、治疗颈椎病, 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该适当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这可以有效的预防颈椎曲度异常。
2 颈椎曲度的改变与颈椎病的联系
        大量研究表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颈椎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颈椎整体的变化与颈椎曲度的变化密不可分,颈椎曲度的改变往往在颈椎病发病或颈椎病产生症状之前即已出现,相关研究表明颈椎曲度的改变造成了颈椎病的延缓出现或加速发展。在颈椎曲度的改变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研究中,张明才等证实颈椎曲度的改变在颈椎病中普遍存在,颈椎曲度的改变形式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黎泓享等则认为颈椎曲度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它是颈椎受力异常的表现,又是颈椎最终整体失衡的先兆。

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在颈椎整体中,颈椎曲度的改变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改变,进而影响整个颈椎结构的功能。有研究表明颈椎病的颈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改变呈弱负相关,而颈痛时间与颈椎曲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的结论。
3 颈椎曲度的改变与影像学分析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为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 严重者出现剥落或坏死, 从而使其失去缓冲外力和减缓震荡的生理功能, 导致椎体间解剖结构改变, 此时的颈椎生理曲度可以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后凸或椎体间出现偏移和错位, 直至颈椎的韧性和弹性完全消失, 不能缓冲外界震荡对脊髓和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虽然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和颈椎病不存在相关性, 但其变化却可以作为颈椎病的表征。本研究结果表明, 颈椎病组发生颈椎曲度异常的比例为94.9%显著高于无颈椎病组的5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异常改变在颈椎病中可表现为多种形式, 其中以颈椎曲度减小和颈椎曲度变直较为常见, 本研究中颈椎曲度减小占总颈椎曲度异常分型的31.2%, 颈椎曲度变直占总颈椎曲度异常分型的42.1%。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 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 使得颈椎病的诊断出现了新的方式, 但是X线片检查依旧是诊断颈椎病早期的有效手段和诊断依据。通过X线片, 医生可清晰看出颈椎曲度变化, 准确直观, 并且X线片可在多角度多拍摄部位和功能位置体现生理曲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水平、角度位移, 并能通过透视转动部位进行全方位的动态检测。本研究结果中, 发生椎体水平位移的有98例, 占总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40.8%, 角度位移的有42例, 占总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17.5%。
4恢复颈椎正常曲度的方法
        临床上有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中医针灸、中西医手法、现代康复治疗等,其治疗方式在文献中多为联合中医药、针灸推拿疗法及其他疗法协同作用。朱艳风等[24]采取针刺运动疗法结合益颈通络经治疗青年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总有效率为92.5%。赵明雷等以小针刀为主结合手法治疗青年人颈椎曲度改变,总有效率为95.75%。王军等采用中医推拿配合曲度邦治疗仪治疗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的患者,发现颈椎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100%,其中生理曲度明显改变占71.7%,且年龄越小疗效越佳。丁春华等采用中医推拿结合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96.67%。有学者只使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认为此法可有效改善颈椎曲度改变的症状。

5研究展望
        随着颈椎病趋向于年轻化,颈椎曲度的改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颈椎曲度的改变在颈椎病早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它是颈椎受力异常的表现,又是颈椎最终整体失衡的先兆,在颈型颈椎病中的早期病理变化中,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其中颈椎曲度的改变是影响颈型颈椎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时,不是仅仅以减轻临床症状为目的,而是被动或主动的以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为最终目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提出治疗颈型颈椎病所推荐的非手术治疗时间为4周,但是在临床上颈型颈椎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的同时,颈椎曲度是否恢复正常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医者及患者只能从症状缓解来判断自己是否康复,并不能知晓颈椎曲度恢复程度的信息,症状解除并不意味着颈椎曲度得到恢复。因此开展手法对颈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影响的时效性研究,可明确治疗颈型颈椎病以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为最终目的的显效时间,从而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提供具体的治疗疗程依据。
参考文献
[1]程雷,由俊宇,张翼.颈椎病[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1.
[2]朱亭燕,段亚平,吴晓勇,等.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5):90-92.
[3]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53-54.
[4] 肖靖,刘洪英.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于年轻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