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从芳 李世仙 张晓艳 王娅(通讯作者) 张娅欣
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总结腕踝针结合甘露醇在椎管狭窄患者行神经根松解术后双下肢神经性疼痛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阶段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患者34例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月9至2020年6月期间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患者34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单纯滴注甘露醇进行神经根脱水,减轻双下肢神经性疼痛。实验组采取术后进行腕踝针针刺及静脉滴注甘露醇缓解神经根水肿引起的双下肢酸麻胀痛症状。于术后3小时、24小时、术后3天及术后一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 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一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过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评估阶段疼痛评分<7者均未给予镇痛药。结果:实验组术后3h、24h 、术后3天及术后一周VAS评分结果优于于对照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实验组优良的总数高于对照组。结论 腕踝针结合甘露醇在缓解神经根水肿性双下肢酸麻胀痛中效果显著。腕踝针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凸显中医特色,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腕踝针;甘露醇;神经根水肿性双下肢疼痛;效果观察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迅速崛起,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椎管扩张神经根松解术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因为创口小,恢复快,使得越来越多的椎管狭窄症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但是该手术方式在术中仍不可避免的对神经根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导致神经根水肿,术后出现双下肢酸麻胀痛患者居多,常规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进行神经根脱水减压,但是症状缓解需要时间长,患者感受差,将腕踝针引入到神经根水肿性疼痛镇痛治疗中,得到了很多患者的好评!腕踝针是在腕部及踝部特定区域内用针灸针做皮下浅刺,通过刺激经络来达到止痛的一种方法。腕踝针的进针定位方法是将人体上下、俩侧各分为6个纵区,由前向后用数字1-6编号,用于疾病的症状定位。在俩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选择针刺。根据中医三阴三阳理论,其分区均与相应的经脉、皮部关系密切【1】。其中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映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与五脏、六腑、经络、营卫、气血都有密切的联系,刺激皮部即可起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现将腕踝针应用于椎管狭窄神经根松解术后双下肢酸麻胀痛行腕踝针结合甘露醇镇痛的34例患者的效果观察做一个汇报。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住院患的椎管狭窄行神经根松解术的68例患者,男性22例,年龄47—78岁(57.7+2),女性22例,年龄51—76岁(55.5+2)。实验组34人,男性19例,年龄34~78岁(61.4+2),女性15例,年龄39~76岁(58+2)。俩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立即常规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用VAS法测量术后3小时、24小时、术后3天及术后一周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情况,术后一周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实验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立即常规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加腕踝针针刺,留针位置为双踝1区、2区、5区和6区,留针时间为30分钟至2小时,治疗时间为3天,每天一次。用VAS法测量术后3小时、24小时及术后3天、术后一周天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情况。术后一周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2 结果对照34例患者中,术后3小时VAS评分≤3分者0例,VAS评分4-5分者16例,VAS评分≥6分者18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33例,占97.0%。术后24小时VAS评分≤3分者4例,VAS评分4-5分者18例,VAS评分≥6分者12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30例,占88.2%。术后3天VAS评分≤3分者10例,VAS评分4-5分者23例,VAS评分≥6分者1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30例,占88.2%。术后一周VAS评分≤3分者21例,VAS评分4-5分者13例,VAS评分≥6分者0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33例,占97%。实验组34例患者中,术后3小时VAS评分≤3分者10例,VAS评分4-5分者20例,VAS评分≥6分者4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29例,占85.3%。术后24小时VAS评分≤3分者19例,VAS评分4-5分者13例,VAS评分≥6分者2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28例,占82.4%。术后3天VAS评分≤3分者24例,VAS评分4-5分者8例,VAS评分≥6分者2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29例,占85.3%。术后一周VAS评分≤3分者30例,VAS评分4-5分者4例,VAS评分≥6分者0例,其中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的有11例,占32.4%统计表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86.8%患者主要是双下肢的酸麻胀痛,只有13.2%的患者表现为单纯的术口疼痛。所以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向是减轻神经根水肿,促进血液运行,行气止痛。
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良: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
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
实验组在腕踝针结合甘露醇缓解术后神经性双下肢疼痛效果比较中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腕踝针作为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调节体内的5-HT 和β内啡肽含量,影响伤害性信息的兴奋和传递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2】,同时调节胃肠道德功能状态,与西医的药物镇痛机制上有互补作用。也有文献从中医的角度论述了腕踝针的镇痛机理,腕踝针的分区与十二皮部的分布极为相似,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其可振奋皮部及络脉之经气、调和营卫、活血化瘀、通络止痛【3】,具有即刻镇痛效应。其有效的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镇痛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腰椎管狭窄患者由于长期的疼痛难以控制,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是重要治疗手段。随着脊柱微创学科的发展,经皮全脊柱内镜用于治疗椎管狭窄得到普遍开展,其具有出血少、创口小、术后康复快等一系列优势,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48小时内神经压迫症状加重,表现为双下肢酸麻胀痛、无力等,研究表明其原因与神经根水肿刺激有关【4】。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牵拉、探查神经根,剥离黏连于硬膜囊上的黄韧带,造成对神经根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神经根炎症和水肿加重。因此治疗神经根水肿是减轻疼痛的关键。甘露醇作为高渗剂被用于神经外科病人脱水消肿治疗多年,它的基本作用机理是通过高渗性脱水减少组织的水含量【5】,近年也逐渐引用到脊柱术后神经根消肿治疗,其药效周期长,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神经性疼痛症状不理想,双下肢酸麻胀痛者证属中医气滞血瘀范畴,腕踝针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得以个体化应用,即时止痛效果显著,并且得到很好的反馈。值得临床再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蔡亚红.叶富英.腕踝针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47卷第3期。
【2】刘春亮 .陈辉.腕踝针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上海中医药杂志.10.16305/j.1007-1334.2016.02.028
【3】玛丽莎.周庆辉。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世界中医药2017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4】孙永明.夏丽伟.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进展.微创医学2017年第12卷第6期
【5】陈兰兰.罗敏.王永丽.神经外科静脉滴注甘露醇80例护理体会。临床医学2016.10第25卷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