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王琼英
德阳第五医院,内二科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心理支持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呼吸频率、心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强化心理支持)各39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强化心理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化心理支持;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呼吸频率;心率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且疾病进展快,疾病治疗以及护理均较为繁琐,因此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有研究指出,存在严重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其病情恶化的风险高于情绪稳定的患者。基于上述情况,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其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更好的接受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78例重症患者,分组实施护理,探讨强化心理支持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7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组,各39例。常规组中,男女比例21:18,年龄47~78岁,平均(59.31±2.6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0:19,年龄48~77岁,平均(60.34±1.0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加强巡视,记录患者生理指标。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呼吸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强化心理护理。
(1)病情告知。如果患者出现重症疾病,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同时应告知患者疾病通过治疗能够得到显著好转,告知患者相信医院、相信治疗技术,如果患者由于指导自身病情后出现不良情绪,应为患者实施疾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接受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强化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思考“如果对病情存在恐惧、担忧等心理,是否能够改善病情?如果不能,倒不如调整身心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考虑过多对疾病好转无用的因素”,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心理状态,多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保证住院环境舒适,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改善患者心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相关指标对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2)心理状态。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得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
护理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常见疾病,疾病病变大多集中在肺部、支气管以及气管等部位中,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痛等,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且受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对长期治疗的效果不确定,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恢复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少数患者可能存在抑郁症状,这需要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加速患者康复。强化心理护理在实际应用中注重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出缓解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更低,且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在护理后得到了改善,由此可知,通过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强化心理支持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强化心理干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鸿萍, 杨菁, 孙娟,等. 强化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045(003):570-572.
[2]牛瑞兰, 刘银芳. 个性化心理支持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024(006):686-690.
[3]袁先桃, 徐骞.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措施对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 2019, 040(0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