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刘淑慧
[导读] 分析探讨肝硬化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就生化检验的诊断价值展开剖析。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样本录入时间,拟定样本总量为60例(肝硬化者)

        刘淑慧

        青岛市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    青岛即墨    2662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就生化检验的诊断价值展开剖析。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样本录入时间,拟定样本总量为60例(肝硬化者),将其归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至我院接受行健康检查者55例作为对照组样本,对入选者行生化检验,对比肝硬化者及健康人群的CHE、ALB、TP、ALP、ALT、AST、γ-GT及CRP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CHE(2316.7±786.9)U/L、ALB(21.6±2.7)g/L及TP(56.0±8.7)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268.5±2302.5、42.1±5.4、72.8±8.7),而研究组患者的ALP(180.4±22.7)U/L、ALT(56.8±2.7)U/L、AST(95.7±12.9)、γ-GT(179.4±20.4)及CRP(1.46±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可见P<0.0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根据。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诊断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为世界性疾病,其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手段均受到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近年来 AC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除肝脏移植外,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研究表明,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病毒感染或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特殊病理变化有关,还与临床治疗策略的偏差有关。肝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一旦形成肝硬化的治疗非常困难,有的会发展为肝癌,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胁,所以肝硬化的早期预防与治疗对疾病早期控制即为重要。因此通过何种手段帮助患者快速准确的发现疾病是现阶段检验科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以往的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生化指标科反应出疾病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可借助生化检测对早期肝硬化展开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的录入时间限定在2019年9月-2020年4月之间,拟定样本总量为60例(肝硬化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至我院接受行健康检查者55例作为对照组样本,对入选者行生化检验。研究组入选者内含男39例(65.0%),女21例(35.0%),年龄取值范围在40~76岁之间,年龄均量为(54.8±3.9)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病炎肝硬化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9:41,Child-Pugh分级中,ChildA17例、ChildB28例、ChildC12例;对照组内含男30例(54.5%),
        女25例(45.4%);Child-Pugh分级中,ChildA15例、ChildB27例、ChildC13例。
        入选标准:入选患者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在自愿原则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书面文件者。排除标准: ①非肝源性因素导致的肝硬化者;②病案资料缺失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④合并肾、心脏及肺等重要靶器官病症者;⑤不支持研究者。组间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可见P>0.05,即表示可做对比研究。
1.2生化检查方法
        入选者的血液取样均在晨起空腹时,抽取入选的静脉血3ml,将其放置至无菌环境中保存,本次生化检验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其型号为COBAS8000,实验试剂CHE由浙江东瓯提供。
1.3评价标准
        评价的生化检验指标含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谷酰转肽酶(γ-谷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均经SPASS24.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s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受试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研究组CHE(2316.7±786.9)U/L、ALB(21.6±2.7)g/L及TP(56.0±8.7)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268.5±2302.5、42.1±5.4、72.8±8.7),而研究组患者的ALP(180.4±22.7)U/L、ALT(56.8±2.7)U/L、AST(95.7±12.9)、γ-GT(179.4±20.4)及CRP(1.46±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可见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中显示,研究组CHE(2316.7±786.9)U/L、ALB(21.6±2.7)g/L及TP(56.0±8.7)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268.5±2302.5、42.1±5.4、72.8±8.7),而研究组患者的ALP(180.4±22.7)U/L、ALT(56.8±2.7)U/L、AST(95.7±12.9)、γ-GT(179.4±20.4)及CRP(1.46±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可见P<0.05。利用生化检测手段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测,即利用化学和生物检测方法反映体内相关指标,胆碱酯酶(CHE)、 C反应蛋白蛋白(CRP)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是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有效生化指标。一般来说,正常人体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在1.5到2.5之间。但是,当肝硬化发展时,这个比率会下降。当比值小于1时,肝硬化程度严重。谷氨酸转氨酶与谷氨酸转氨酶为临床检验中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当患者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发展至肝细胞坏死程度时,谷氨酸转氨酶及谷氨酸转氨酶水平呈现出提高现象, 其水平的上升与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为正相关。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可反应患者的胆汁分泌情况、排泄情况及排毒功能情况,为诊断上升各种情况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细胞分解形成胆红素, 可有效监测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2]。γ-谷氨酰胺肽酶及碱性磷酸酶均为反映胆汁淤积的重要指标,碱性磷酸酶多分布在人的肾脏及组织内,当它处在太少或太多的状态中时,机体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会在血液中出现相应变化, 当患者出现肝硬化疾病时,γ-谷氨酰胺肽酶水平会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根据。
参考文献
[1]王崇娟, 陈维忠, 杜安飞.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3):205-206.
[2]韩爱芳. 探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68):223+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