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中药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林菊芳
[导读] 探究急性脑梗死实施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篇文章探究病例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
        林菊芳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实施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篇文章探究病例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患者,两组治疗分别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将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指标数据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脑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且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性计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药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高发疾病,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而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机能均已衰退,若救治后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1]。所以,应积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进行详细探究,寻找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详细探究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已在下文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病例,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6月-2020年6月,选取的病例数为66例,运用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女患者为20/13例,中位年龄为(61.0±3.2)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1例、12例,平均年龄段为(61.5±3.5)岁,两组之间的基础资料经计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吸氧、降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清除脑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取本品20ml与氯化钠250ml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给药一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将6ml疏血通注射液与250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
1.3两组观察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总分值42分,分数越低脑神经功能缺损越轻。运用ADL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指标越好。将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KPS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最终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指标改善越好。
1.4治疗效果判定
        通过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轻,且发生的副反应较少,患者最终生活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用药后反应较少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肢体活动功能均未得到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将本次两组数据进行分析,(±s)和t检验/n(%)和x2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
2结果
2.1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判定结果如下
        同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的81.8%相比,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其结果已达到了97.0%,组间的数据结果已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该病具有发病危急、危险性大、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该病是目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一种高发疾病,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因此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针对脑梗死患者救治后康复阶段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恢复尤为重要[2]。为此,本篇文章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了中药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将不同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单位或复方中药进行有效提取,将药物所含的主要物质提取制成注射剂,而注射制剂同以往的传统中药丸剂、汤剂以及散剂相比,生物利用度以及临床疗效更高。且通过静脉注射后药物吸收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更适用于急重症的治疗[3]。因此近年来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而本次所采用的醒脑静与疏血通两种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其中醒脑静注射液是由麝香、冰片、栀子以及郁金等中药提取制成,其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血管通透性以及改善脑缺氧的作用[4];而疏血通注射液是由水蛭与地龙等中药提取制成, 水蛭的功效为化瘀活血;地龙功效为清热定惊及通络利尿,而且所含的蚓激酶、蚯蚓酊和蚯蚓解热碱等提取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溶栓以及抗凝作用, 因此在用药后能够尽早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脑部血流量,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5];两种中药制剂治疗效果相比较,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作用效果更强,本文中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脑神经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数据均优于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数据。
        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较高,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斌.两种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025(035):141-143.
[2]方彩霞,李万志,南文庆,等.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8,027(002):122-125.
[3]杨明妍,毕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2019,042(002):308-310.
[4]钟升华,胡跃强,陈炜,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新[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5):133-137.
[5]韩金霞.银杏叶注射液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v.34;No.307(0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