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张骞
[导读]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
        张骞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47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比MSCT及腹部B超对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同时将MSCT分期与病理分期相比,评估MS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SCT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查率均高于腹部B超检查(98.44%vs 71.88%,80.77%vs 53.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MSCT T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2.19%(59/64),N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0.77%(21/26),经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T分期=0.894,Kappa N分期=0.858),Kappa≧0.75一致性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结肠癌及评估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肠癌诊断;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结肠癌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呈现出中年患者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复发率较高等特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早期诊断及明确结肠癌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医用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逐渐被应用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当中,其能够观察患者结肠腔内组织的形态变化、肠壁增厚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因此        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报道指出,多层螺旋CT(?MSCT)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明确恶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转移情况。本研究对47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结        肠癌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4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38~62岁,平均(48士12)岁,病程3周~1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不良、贫血、消瘦、乏力等。所有患者术前经结肠镜和活检病理证实为结肠癌,于CT检查后1周内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
1.2 CT检查方法
        CT检查前一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晚上口服甘露醇250mL,检查当日        清洁肠道,禁水禁食,检查前10min温盐水1000-1500mL灌肠,以充分扩张肠腔76%碘海醇80-100mL增强造影剂肘前静脉注人速度为3-4mL/s,动脉期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
1.3结肠癌CT分期标准
依据CT检查结果,对结肠癌进行分期。原发灶(T),Ti-2期肠壁增厚>0.5cm,癌灶壁内层明显强化,外缘光滑,肠腔无明显狭窄;T;期,肠壁增厚>0.5cm,癌灶侵犯肠壁外层,外缘不光滑,肠腔狭窄或凹凸不平;Ts期,癌灶突出到肠壁外层,肠壁增厚变形或肠腔狭窄。局部淋巴结(N):N。淋巴结不可见,或淋巴结肿大但强化不明显;N;淋巴结直径≥8mm,呈明显强化远处转移(M):Mo未发现远处转移,M2可见远处转移。
1.3 观察指标
        由本科室2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对患者结肠部位肿物的大体分型、部位、大小、肠壁厚度、病灶强化程度等进行观察,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比MSCT及腹部B超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及淋        巴结转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结肠软组织内存在肿块例数+肠壁增厚且伴有肠腔狭窄例数)/总例数,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腹腔淋巴结转移例数/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例数。

同时与病理分期相比,评估MS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病理分期标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协会(AJCC)针对        结肠癌提出的分期标准:T0:无原发肿瘤;T1:肿瘤对黏膜下腔存在侵犯;T2:肿瘤对固有基层存在侵犯;T3:固有肌层被肿瘤穿透;T4:肿瘤侵犯至浆膜下或无腹膜被覆的结肠、直肠旁组织;NO:淋巴结未转移;N1:存在淋巴结转移,且个数≤3;N2:存在淋巴结转移,且个数≥4;N3:淋巴结沿着血供方向大量转移。CT分期标准:T期:①T0:无任何发现;②T1:肠道管腔内存在肿块,且仅局限于内层明显强化外缘光整,外周脂肪清晰,肠腔无明显狭窄,肠壁光滑、厚度>0.5cm;③T2:管腔内存在肿块,且仅局限于内层        明显强化,外缘光整,外周脂肪清晰,肠腔无明显狭窄,肠壁光滑厚度>0.5cm;④T3:肠腔狭窄,肠壁外缘呈现不光滑。呈凹凸不平或结节状向外突出,肠壁增厚>0.5cm,肿瘤侵及外层;⑤T4:肠壁明显呈现出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瘤侵及外层;⑤T4:肠壁明显呈现出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肿瘤侵及肠壁外层及邻近组织或器官,外周脂肪密度增高;N期:①NO:可视区内未见淋巴结,或可见淋巴结但强化不明显;②N1:存在淋巴结转移,        可视区内淋巴结个数≤3个,且直径>3mm有明显强化;③N2:可视区内淋巴结个数≥4个且≤6个,且直径>3mm,有明显强化;④N3:可视区内淋巴结个数≥7个。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原始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诊断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检验水准a值取双侧0.05。
2结果
        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得以显示并诊断。69例经手术的胃癌患者MSCT术前定位诊断和术中探查结果完全一致,?准确度达100%。病灶位于胃底贲门11例,位于胃窦部位40例,位于胃体部18例。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期75.0%(9/12)?,T,期64.7%(11/17),T,期85.?7%?(30/35),T.期60.?0%?(3/5),总T分期准确率为76.?8%?(53/69)。?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致性检验(Kappa检验),Kappa值为0.644,说明MSCT的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致性较好。
        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N,83.3%(30/36),N,期87.5%(21/24),N2期66.7%(6/9),总N分期准确率为82.6%,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Kappa检验,Kappa值为0.705,说明MSCT下N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M分期中M0期及M1期准确率均达100%。术中发现3例远处转移,2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CT均诊断正确。与病理的分期结果进行Kappa检验,Kappa值为1.000,说明MSCT下M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一致。
TNM分期的准确率为I期88.9%,II期63.6%,期79.2%,IV期100%。总TNM分期准确率为82.6%(57/69).与病理的分期结果进行Kappa检验,Kappa值为0.750。说明MSCT下TNM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



3讨论
随着CT检测功能和技术的提高,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结肠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前准确的评估对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以往临床主要依靠电子结肠镜直视下观察癌灶的大小和形态,同时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手段,但电子结肠镜不能显示肠壁内和肠管外病变情况,对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分期判断不够准确,而部分患者出现肠腔狭窄或梗阻致电子结肠镜无法通过,检查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致检查失败。多层螺旋CT能对癌灶进行大范围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能进行任意层面和间隔重组,能够达到仿真肠镜的效果,能对癌灶浸润程度、肿瘤的形态、周围淋巴情况、转移情况进行判定,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炜.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2):333-335.
[2]王宇,严金明,刘冬.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167-169.
[3]宋微,郭桐汇,齐永海,张楠.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03-105.
[4]郭伟,刘颖,张宏凤,赵娟,夏辉.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2):395-398.
[5]赵全泽.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07):60-6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