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映竹
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临床较难治疗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笔者通过使用柴芩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指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柴芩承气汤、中药灌肠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临床上可表现为血或尿液成分异常,有的则出现影像学异常。属于中医的“溺毒”“癃闭”“水肿”等范畴[1]。自2018年以来笔者运用柴芩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共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14例为男性,6例为女性,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2]。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80ml/min肌酐大于104umol/l,年龄分布在38-71岁,病程8个月至4年。
2、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0位患者饮食均保持低盐、低脂、低蛋白,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2.2具体方法
2.2.1药物组成
使用中药汤剂柴芩承气汤,具体药物组成:柴胡20g 黄芩20g 枳实20g 芒硝10g 木香20g 厚朴20g 茯苓30g 红花10g栀子20g
2.2.2操作
使患者屈膝左侧卧位,将灌肠专用软管插入患者肛门中7-10cm,将200ml柴芩承气汤药液加热至37~38℃,导入患者直肠内保留20min,每日2次,连续7-10天。
3、治疗观察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血肌酐水平降低≥20%。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除,血肌酐水平降低19%~10%。临床症状无缓解,血肌酐水平降低<10%。经治疗,其中2例无效,6例显效,12例有效,有效率达90%。
4、验案举例
患者熊某,男,62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20余年,双下肢间断水肿2年,口干气促3天”,于2020年1月8日入院。2余年前发现肾功能不全,1周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患者急诊完善血气分析提示PH7.084,指尖血糖high,尿液分析:白细胞3+,蛋白质2+,潜血2+,酮体+,急诊以“2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收治我科。入院后完善生化检查,肌酐651.6mmol/l,尿素40.7mmol/l,尿酸621.9mmol/l。血压114/59mmHg,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过补液、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后,复查尿液常规白细胞+-,蛋白质(+),潜血隐阴性,酮体+,肌酐433.3mmol/l,尿素31.8mmol/l,尿酸677.2mmol/l。血气分析PH7.32。转我科继续治疗,主要诊断:2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性肾病IV期 代谢性酸中毒 泌尿系感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转入科时患者安插尿管,轻度口干口渴,进食差,有恶心,无呕吐,双下肢轻度水肿。在我科继续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 静滴q12h抗感染,补液,补充能量,胰岛素控制血糖,谷红注射液改善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进行心脑血管病变二级预防。柴芩承气汤每日两次直肠滴入,7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无恶心、呕吐,食纳二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双下肢水肿消失。
复查:尿液常规白细胞(—),蛋白质(—),潜血隐阴性,酮体(—),肌酐267.5mmol/l,尿素16.5mmol/l,尿酸360.6mmol/l。血气分析PH7.40。三天后予以安排出院,后患者门诊每周3次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两周后复查肾功能,肌酐、尿素、尿酸无明显增长。
5、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虽可由多种病因造成,但其病理机制与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当肾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小管上皮间质化导滞细胞外基质大量生成从而加重小管间质损伤,而肾功能衰竭则是最终的不良后果。在中医范畴中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水肿”“癃闭”“尿浊”等范畴,病程初期病机以邪实为主,日久不愈则毒邪内生,痰瘀、湿浊、热邪入络,久而久之肾络受损,终至肾绝[3-5]。柴芩承气汤由张仲景《伤寒论》中大承气汤演变而来,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大黄大黄苦寒,苦寒则下,涤荡肠胃,通腑泄浊,使浊毒从大便排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能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有效抗肾间质纤维化[6]。不仅如此,大黄还能减少氨基酸在肠道内的重吸收,抑制尿素合成,从而增加尿素和肌酐的排泄,对肾功能产生保护[7-8]。现代药理学,柴胡有抗炎镇痛的作用。黄芩养阴、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可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血管通透性。枳实破气消积,可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厚朴辛温可下气宽中,有一定效果的抗血小板聚集,松弛血管平滑肌。芒硝软坚泻下,助大黄导滞,药理学研究证明芒硝有抗炎、利尿及组织脱水的作用,增加尿素酸排泄改善肾功能[9]。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茯苓渗湿利水,为利尿消肿之要药,研究证明茯苓多糖能有效改善肾功能[10]。红花辛散温通活血祛瘀。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解毒利湿热,与茯苓协同使湿热从小便出。
从该临床观察可知,使用柴芩承气汤中药灌肠,通过下法,从肠道排毒,促进利尿改善肾循环,有效减轻肾脏负荷,降低肌酐,从而延缓肾脏衰竭进程[11]。但该疗法在肾功能不全越早期应用效果越佳,晚期患者全身各器官并发症较多,病情复杂,治疗有难度。可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对晚期患者四诊合参,辩证后调整药物组成,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群.浅析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J].特别健康,2017,(14).220-221
[2]牛建英,顾勇,慢性肾病学[S]。实用内科学,2015,2098-2112
[2]倪青.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与方法一时振声临 床经验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l,28(12):712—713.
[3]许陵冬.邹燕勤运用化湿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J].
[5] 申志强. 中医肾脏病学[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04 - 306.
[6]任燕.大黄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研 究【J】.中国处方药,2015,13(8):18.19,
[7]杨鹏,张三印,李明权.大黄总游离蒽醌对慢性肾功能衰 竭大鼠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5):58.60.
[8]梁晓静,廖蕴华,朱荃,等.大黄和尿毒清对大鼠肾组织抗 氧化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J].内科,2011,6(5):402.405
[9]谢乐,康双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7例[J].山西医学,2004,25(4):291.292
[10]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2):115
[11]李向明.肾衰宁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 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6,12(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