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人文教育对新入科护士关怀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闫燕 赵金星 王敏
[导读] 探讨实施体验式人文关怀教育对新入科护士关怀能力提升的效果分析。方法 抽选我院2019年3月—2019年9月入职我院的护理人员128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闫燕   赵金星   王敏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体验式人文关怀教育对新入科护士关怀能力提升的效果分析。方法 抽选我院2019年3月—2019年9月入职我院的护理人员128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人,对照组采用新入职护士人员常规培训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施行体验式人文关怀教育。半年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人文关怀自信心和能力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新入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自信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体验式人文关怀教育后新入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显著提高,可改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应在临床管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入科护士;人文教育;关怀能力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考察。“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过程〔1〕。体验式教育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推广,在此主要是通过将“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相结合,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人文教育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人文关怀思想的行为。
        国内对关怀护理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对护理关怀理论进行初步研究。随着医学及护理的发展,在《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推广方案》中又明确提出,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护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关怀护理进行探讨〔2〕。关怀意为关心、关爱、照顾、爱护、帮助、牵挂等之意。关怀被普遍认为是护理的核心,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现代护理注重把沟通能力作为护理人文关怀培养的重点,但只限于护理技能规范化沟通,比较肤浅,难以满足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需要[3]。本文旨在探寻人文关怀培训的有效方式, 现将体验式人文教育培训的实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9年3月~2019年9月新入职护士128人,均为女性,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年龄在22—24岁,平均年龄23±0.79,教育水平均为本科学历。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将128名新入职护士,分为对照组(64名)和观察组(64名)。调查对象排除标准①非注册护士 ②实习护士 ③进修护士。④调离责任护士岗;⑤因病假、产假等原因不在岗时间≥1个月,⑥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中区别不明显(P>0.05),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两组新入职护士入院后均进行人文关怀培训,对照组采用基础式岗前教学;护士进院后参加由护理部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岗前职业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涉及医院概况文化解读、服务模式、护士条例解读、医疗纠纷处理防范、护士慎独精神培养、护士职业形象塑造、护患沟通技巧、礼仪行为规范培训演示等课程,均由院级领导、法规办、护理部主任、礼仪小组组长进行规范授课,培训结束护理部统一组织书面考核,合格后分配至临床科室,指定导师负责临床基础理论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训,科室负责人定期对新入科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医德医风、职业礼仪的考核。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文体验式教育[4][5],科室就护理管理方面提出临床人文护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护士人员的人文修养;①组建人文关怀培训小组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在查阅文献资料、头脑风暴等的基础上制定
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方法及活动安排。培训目标为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文化背景患者的关怀及服务需求,培养护士的实用沟通技巧,实施优质护理服务[6]。②多次邀请大学教授来为我们讲解基于质量管理下的人文护理课程,开启了将大学课堂首次搬到医院病房的形式,利于护士与社会学教授双向交流,开拓知识眼界③科室制定人文护理流程、人文护理护士职责、人文护理评选;④科室三个月举办一次人文知识竞赛,在同事之间建立竞争式学习机制;⑤护办设立“一人一花一世界”,每人领养自己的绿植,了解习性,观察成长,培植对于生命的爱心;⑥每周四晨会后“好书荐读”活动;护士长推选周国平哲学与毕淑敏散文名篇,灌输医学人文与美学知识⑦“假如我是患者”护患角色体验活动每月一次,让新入科护士扮演患者,感受住院期间不同场景护士的服务,并谈体验,相互交流。⑧每日人文护患沟通10分钟,让护士在非治疗时间,放下治疗盘,以纯粹关心为目的,与患者近距离接触。⑨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一对一交心会,了解护士心理动态,加强对护士生活、工作、学习、沟通等方面细节关怀从多方面关爱护士[7]。如关爱护士睡眠健康,推行“nurse  sleep  day”活动,护士下夜班后不安排培训、加班等活动,保证护士的睡眠;生日礼活动,护士生日当天尽量不安排上班,并送上生日祝福。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院采用抽样原则,进行微信电子问卷“关怀效力量表”的方式收集信息,设置此问卷调查表,包括关怀能力与自信心两部分,每部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共32道题目,采用六等级评分法,分别每道题设置分值0~5分,分别为:0分:非常不同意,1分:中度不同意,2分:有点不同意,3分:有点同意,4分:中度同意,5分:非常同意。取其中的平均分来做此比较。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实施人文关怀培训前后护士关怀能力,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人文举措后,观察组护士人员在人文护理中的关怀自信和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人员,比较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情况详见表1,表2。

4.讨论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不仅仅是对于患者机体的保障和恢复,
更是需要增加对于患者整体的关注,护士在人文关怀能力上有效的提升,能够切实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并给予尊重、理解和交流。
    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连续性教育模式[8]有利于提升护士关怀自信心。本项调查研究经过医院与科室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人文知识培训与讲座,将医院文化扎根于护士内心,树立关怀工作是护理工作的本质与核心的理念,将被动服务改为主动服务。科室三个月举办一次人文知识竞赛,在同事之间建立竞争式学习机制,让人文知识入脑入心,为落实人文举措打下基础。每人领养自己的绿植,了解习性,观察成长,培植对于生命的爱心;“好书荐读”活动,培养护士阅读习惯,丰富护士内心修养,提升内涵,让护士在工作中更有自信面对患者。观察组新护士在科室内得到进一步体验式人文培养,在人文关怀自信心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
通过对新护士的关爱,能提升新护士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现状下,与形形色色的患者交往,使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日益加重,造成护理人员身心受挫。因此,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尤为重要。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一对一交流谈心,了解护士心理动态,加强对护士生活、健康、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细节关怀。从多方面关爱护士:如关爱护士睡眠健康,护士下夜班后不安排培训、加班等活动;护士生日当天尽量不安排上班,并送上生日祝福;护士长和导师对新入科护士每月有寄语,鼓励护士积极向上。爱心需要培植,更需要传递,才能结出人文的果实。通过对新护士的关爱,观察组护士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临床实践过程中践行人文护理规范,能提升护士分析解决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制定人文护理职责、制度、流程,落实“每日温馨十分”护患面对面交流,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每个环节、实施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中,融入人文关怀,关心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与权利。护患角色体验活动每月一次,让新入科护士扮演患者,感受住院期间不同场景护士的服务,畅谈体验,相互交流,从而真正意识到患者的痛苦和患病期间心理变化与服务需求,让护士在工作生活能够换位思考,以此来增加新入职护士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耐心和同情心,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友好交流,减少误会和矛盾。通过为期半年的体验式人文关怀培训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入科护士分析解决和沟通交流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P<0.05)。
体验式人文教育法使新入职护士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参与,感受关爱、内化关爱,进而践行关怀。实践证明,体验式人文教育是一种培养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时新芳.体验式教学用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中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169-17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印发《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1-03-25)[2011-10-12]
[3] 卢 琤,傅俊文,郭佳馨. 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欠缺原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0):995-996
[4] 何阿丹.体验式教学在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5(10):67-69
[6] 刘玉环.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02(09):144-146
[5] 田淑娟.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4(8):214-217
[7] 刘艾红,李姗,邹娟.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8(7):47-49
[8] 王海燕,李东英,谭辜钰.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