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清 冯娟 范高丽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省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可丰富疾病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掌握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胃炎患者普遍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缺乏相关疾病知识,这使得他们的疾病控制效果较差[1]。鉴于此,我科室提出了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旨在提升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其疾病知识,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纳入标准:根据《中华内科学》[2]中关于慢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年龄在18-65岁,民族、性别不受限;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经诊断疑为胃癌或者确诊为胃癌;合并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精神异常;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阶段;属于过敏体质,或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病历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拒绝参与本研究。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共入选慢性胃炎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为(42.35±8.64)岁;平均(5.24±0.71)年。观察组23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为(42.54±7.42)岁;平均(5.24±0.71)年。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干预、健康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则在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即安排专科护士负责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结合患者的特点完成健康宣教计划的编制,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在实施健康教育前,要充分调查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职业、家庭情况以及经济水平等,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例如:针对年龄偏高并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时语言应通俗易懂,针对年龄小且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教育。
1.2.2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中宣教。每月组织慢性胃炎患者参与三次的集中宣教,每次宣教的时间控制在2h左右,集中宣教的方式以播放视频、幻灯片、讲座等,集中宣教结束后还可以向患者发放宣传单,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相关知识。2.个别指导。针对服药后效果不理想,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参与集中宣教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对性宣教方式,从而提升宣教的效果。3.利用微信公众号宣教。专门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建立微信公众号,让患者添加该公众号,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让患者的家属添加,并制定专人结合《中国慢性胃炎防治指南》[3]中的内容以及患者的病情,撰写公众号,并将其每日定时推送给患者及家属,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学习和家属发挥监督作用。
1.2.3实施过程
(1)第一步(评估):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意识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在患者入组后,采用我科室自制的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及意识,并结合评估结果对其不健康习惯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拟定。(2)第二步(认知干预):每周二、四、六,15:30左右,组织开展《慢性胃炎发作和健康生活方式》集体宣教,每次干预时间为35min左右,每次参与患者2-4例。宣教中,引导参与者对问题进行讨论,再通过视频、文字材料等逐渐引导患者和家属重视起慢性胃炎的预防控制,提升其自我约束能力。(3)第三步(问题确定和困难面对):在参与集体宣教后24h内,结合患者入组时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评估结果,与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启发患者自行发现引起疾病发作的主要问题,并与患者共同进行自我行为的改善计划。(4)第四步(督促落实):①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结合患者疾病情况,与患者共同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嘱咐其日常注意事项。②亲友督促:由患者自行指定1名家属参与行为改善计划中,负责督促其改善计划的实施,同时陪同患者参与各种健康教育;③跟踪随访:借助家庭医生服务、微信等方式对患者的疾病、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和督促。(4)第四步(行为和感受评价):每日对患者的内心感受进行了解,同时对其行为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及时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策略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运用我病区自制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饮食注意事项、心理调节知识等,每一个单项评分以25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表示越好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该软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以平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对应用t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起病相对较慢、病程相对较常、极易反复发作的临床常见炎性反应疾病,通常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并且伴随有明显的癌变倾向。因此,应加强慢性胃炎的防控。但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或者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非常低,从而很难达到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为此,在慢性胃炎患者干预中,重点就是全面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育效果,从而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强自我约束。健康教育则是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等制定针对性教育内容,通过集中宣教、个别指导、应用维信等方式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提升了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林秀榕.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37-238.
[2]王少娟.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6):333-334.
[3]李明俊.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和病症知识掌握度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5):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