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天佑 2郝春
1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2武警包头支队包头市卫生队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目的:对比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本院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患者NIHSS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较本组入院及同期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均具有显著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但就预后恢复情况而言,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更具优势,可酌情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神经介入动脉取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塞为临床高发脑血管急症,发病后患者可由于局部脑血管阻塞情况差异性发生不同程度症状进展,且在脑血管完全阻塞时症状表现更为严重,发病期间可随局部脑血管循环受阻时间延长,加剧患者大脑神经功能损伤进展,并损害认知功能,需及时开展治疗,以恢复局部脑血管病血供,延缓大脑功能损伤进展,随急性脑梗塞治疗发展,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已开始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但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则存在一定争议,需采取研究予以深入分析、证实[1]。因此,为对比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差异,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7~82岁,平均(64.53±4.52)岁,病程(4.25±1.08)h;观察组(男24例,女21),年龄45~83岁,平均(64.08±4.47)岁,病程(4.19±1.05)h。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颅脑CT、MRI诊断结果均提示急性脑梗塞,家属在确认治疗方案后确认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已明确合并继发性脑出血者;合并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或静脉溶栓治疗禁忌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即实施常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接受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行局麻后,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后置入导管鞘,其后于血管闭塞下方位置处放置指引导管,完成介入导管放置后,先进行造影检查确认患者脑局部阻塞血管,完成血管定位后行取栓治疗,完成取栓后释放Solitaire AB支架,经造影检查确认血流重建情况,完成治疗。术后6h撤除导管鞘,行局部压迫止血处理[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组间差异性由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NIHSS评分对比
入院时患者NIHSS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较本组入院及同期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入院时患者NIHSS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较本组入院及同期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均是急性脑梗塞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在实际治疗应用中静脉溶栓治疗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故治疗起效较慢,对于部分脑血管完全阻塞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延缓效果局限明显,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实施中,可在造影辅助下准确确认阻塞血管位置及血流阻塞情况后,实现有效取栓,且在取栓完成后可通过的AB支架的放置,有效重建患者脑血管血运,促进供血恢复,以积极减轻脑神经组织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但治疗条件限制较多,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实施治疗[4-5]。
综上所述,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均具有显著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但就预后恢复情况而言,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更具优势,可酌情选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培君,李锋,黄定波.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233-234.
[2]张培君,刘军,庞永.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5):35-36.
[3]李江涛,杨华,范玉军.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8):1317-1321.
[4]殷涛,韩靖,赵腾跃.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7):757-761.
[5]乔卫东,刘珍,云望.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7):1134-1136,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