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咽喉镜在儿童耳鼻咽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张璐
[导读] 儿童因免疫水平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易患耳鼻咽喉科疾病。为此,选取对2020年1月~2020年6月248例来我院进行常规前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不能配合的患儿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

        张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儿童因免疫水平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易患耳鼻咽喉科疾病。为此,选取对2020年1月~2020年6月248例来我院进行常规前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不能配合的患儿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评价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断儿童耳鼻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高我国儿童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鼻咽喉镜;儿童患者;疾病诊断;措施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248例有耳鼻喉症状且常规前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表面麻醉下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中男138例,女110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83±1.23)岁,并按年龄分为三组:学龄前儿童(4~6岁)62例,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2±0.64)岁;学龄期儿童(7~12岁)144例,男88例,女56例,平均年龄(10.21±1.08)岁,青少年组(13~14岁)42例,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13.34±0.23)岁。进行麻醉及检查前已向患儿家长充分说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和解释麻醉和检查的风险,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及检查后注意事项,征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同意,患儿家长已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采用鼻腔、鼻咽部、咽喉黏膜表面麻醉,麻醉前无须禁食水,对于配合的患儿取端坐位,头靠背椅,抬高下颌,不能配合的患儿令其坐在家长膝上,家长用适当的办法固定其头部和手脚进行麻醉。用0.5%呋麻滴鼻液对双侧鼻腔黏膜进行喷雾,使鼻腔变宽畅,易于镜管通过,0.5%丁卡因溶液对双侧鼻腔、鼻咽部、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丁卡因溶液先喷少量于口腔,观察5min,如无不适或过敏反应,则将麻药喷于双侧鼻腔,口咽,舌根及喉咽部,麻醉2次,间隔3min,嘱患儿勿将药液咽下,麻醉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
1.2.2操作方法
        一般采用经鼻腔插管,选择较为宽敞的一侧鼻腔,其中有18例患儿因鼻腔插管困难,经口进行,在上下牙之间放置口咽通气管以保护镜管。其中有12例7岁以下患儿检查时不配合,通过家长和医务人员固定其头部及手脚后,能顺利完成检查,其余患儿经耐心沟通,解释后均能自行配合检查。操作时顺次检查鼻腔、鼻咽部、口咽、喉咽、会厌、声带等结构,注意有无病变,并同步通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图像,锁定,录像。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迅速,如遇患儿剧烈呛咳或躁动,及时退出镜管,并观察有无气促,缺氧,鼻出血等表现,待患儿情绪平稳,停止咳嗽时再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向患儿家长交代2h后方能饮水进食,以免发生呛咳,误吸,利用电脑图文打印系统打印检查报告。
1.3观察指标
        比较电子鼻咽喉镜下常见的能明确诊断的儿童耳鼻咽喉疾病以及不同年龄组患儿检出疾病的差异。腺样体阻塞程度判断标准:根据腺样体占据鼻咽部空间大小分度:1度阻塞: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1/4;2度阻塞: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1/2;3度阻塞: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3/4,腺体扩展到鼻腔后端;4度阻塞:腺样体占据全部鼻咽腔,鼻后孔下缘及咽鼓管咽口均被遮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各组儿童患者检查数据
2讨论
        自电子鼻咽喉镜应用于耳鼻喉科临床以来,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超过纤维鼻咽喉镜百倍,可清晰显示喉部、咽部和鼻咽部微小病变,早期确诊鼻咽癌、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喉乳头状瘤、喉癌等疾病,检查治疗时患者基本无痛苦,依从性好。电子鼻咽喉镜可同电脑连接,锁定瞬间图像,如同照相机一样,将所需图像拍摄下来,保存在电脑中存档备份,动态观察比较病情变化,并可通过彩色打印机将图像打印在报告上,让患者永久保存,并可以同时在镜下进行喉部、咽部、鼻咽部新生物活检,进行微创治疗,给患者检查及临床诊疗带来极大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了提高疾病诊断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①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医务人员在手术期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接收病人时,应与病房的护理人员或家属一起,仔细核实病人的各种资料,避免接触错误的病人。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离开手术间之前,麻醉医师,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应进行三方核查,以确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其他相关内容,细致的检验过程的准确度,整个过程不应流于形式。②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术前访视时根据患者年龄、心理状态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尤其是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及依赖感,手术前安排患儿家属陪同患儿,从而降低其不良情绪,鼓励其配合手术及康复治疗过程。术后对疼痛患者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干预,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提高其舒适度,与患者多聊天信息交流,以分散其疼痛关注度。③防止坠床。接送患者时,为其平车拉上挡板。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时,麻醉和手术在进入手术室的病人,确保病人不会从床上掉落。④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防护。术前检查患者面部皮肤问题基本发展情况,加强对于患者眼部、耳部、鼻尖部等易损伤部的保护,术中加强使用器械和仪器管理,用后及时有效收回,避免对患者面部的长时间压迫,术后需要及时撤除器械仪器,观察患者面部皮肤发展状态。
⑤加强气管呼吸系统管理。医生应该随时注意导管和润滑的深度。对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受压,密切相关观察发现患者对于生命体征,做好急救药品与设施的配备工作。⑥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根据手术部位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准备工作,按照监管要求,确保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避免手术部位感染和肿瘤医源性种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子鼻咽喉镜在儿童耳鼻咽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采用多学科方法来制定最佳实践的制度和规范,充分利用药物价值,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和安全的手术患者体验,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靖,张正旭,蔡航.电子鼻咽喉镜诊治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前沿,2018,027(002):87.
[2]邹彤.探究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中医学效果[J].心理医生,2018,24(031):162-163.
[3]赵娟.电子鼻咽喉镜诊治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187+195.
[4]陈移山.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9,006(009):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