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顾敏红
[导读] 探究应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改善接种效果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对象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来本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对总320例儿童的接种结果展开对比。
        顾敏红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市214100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改善接种效果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对象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来本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对总320例儿童的接种结果展开对比。利用随机数字表完成分组,施以常规接种护理的160例统一归入对照组,施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160例统一归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接种成功、儿童配合、家长知晓及满意度四个方面的评测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评测比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后,预防接种的效果更佳,儿童较为配合且家长的满意度更高,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安全管理;预防接种效果;配合度

前言
        在胎儿期,母体可为胎儿提供相关免疫物质,从而抵御传染疾病。但在出生后,免疫物质功能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且幼儿对于外界的抵抗力极弱,急需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此外,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帮助儿童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2]。此研究中,主要为探析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改善接种效果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对象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来本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对总320例儿童的接种结果展开对比。排除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利用随机数字表完成分组,对照组内包含男性72例,女性88例,位于1-6岁年龄段内,平均值(2.2±0.5)岁;105例由父母陪同接种,55例由(外)祖父母陪同接种;家长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2例,高中66例,初中及以下22例。观察组内包含男性75例,女性85例,位于1-6岁年龄段内,平均值(2.1±0.6)岁;112例由父母陪同接种,48例由(外)祖父母陪同接种;家长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8例,高中73例,初中及以下19例。所有儿童家长均知情,自愿参与,且院内伦理委员会已审核允许本研究;上述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接种操作,所有疫苗均由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其领取、运输、储存均由专人负责。疫苗均保存于2—8℃专用冰箱内,持续监测其温度。疫苗取出后半小时内使用,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施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①制度完善。完善院内的管理制度,在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前即制定相关目标,激励人员提升自我要求。所有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加强接种培训。接种前经双人核对,标记明确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接种时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②环境改善。每日定时对预约室、等待室及接种室相关空间内的所有接触面进行消毒,注意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此外,为照顾儿童的心理感受,室内可选取色调柔和、富有童趣的装饰,尽可能提高儿童的接受度。③健康知识教育。于预约、等待时,为家长及具有理解能力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重要性等,从而提高家长的重视以及儿童的依从性;另设咨询处,医护人员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并讲解预防接种时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做好心理预设。④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于接种前主动提出儿童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此转移注意力。同时切身感受儿童的紧张、恐惧情绪,并加以安抚,给予语言及动作鼓励。此外,还需争取家长的配合,从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儿童平时喜欢的玩具或动画,以此方式来缓解儿童的负性心理,保证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完成。⑤疼痛及并发症护理。指导家长将儿童环保于怀内,调整舒适体位。消毒时与儿童轻声交谈,动作轻柔,缓解其紧张情绪。并耐心控制进针、注射及拔针的速度,接种过程中也可通过玩具及动画转移注意力。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若出现过度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调整体位,进行对应处理。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统计两组儿童的接种成功率,儿童完成接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即为成功。(2)于接种过程中观察两组儿童抗拒反应,以此为依据评定其接种配合率;于接种结束后,为家长发放相关量表,或直接口头询问其对于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于接种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满意度量表为百分制,细分等级:≥80 分为满意;60-80 分为大体满意;<60 分则为不满意。(3)于接种结束后,观察两组儿童有无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其类型、人数及严重程度,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处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组间接种成功率、儿童配合率、家长知晓率、服务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以(%)表述,行卡方检验;无计量资料;评测数据为P<0.05提示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果
2.1预防接种效果相关指标评测结果对比
        经比较,观察组儿童在接种成功、儿童配合、家长知晓及满意度四个方面的评测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确保疫苗质量不仅关系到接种成功率及效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必须严格把控其领取、核对、运输和保存各个环节,研究中安排专人负责上述环节,不仅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同时责任到人,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3]。院内预防接种量大且工作繁琐,儿童均由1-2名家长陪同前来,人员流动性大,若不加以引导及管理,容易造成混乱[4]。研究中着重规范相关管理制度,严格遵循“预防-等待-接种-观察”的流程,做到忙而有序。同时设立咨询处,对家长进行接种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其重视度。此外。对于家长的疑问、困惑及时进行解答,为其提供贴心、全面的服务,减少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对于接种工作的满意程度[5-6]。结果显示,经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儿童预防接种结果更为理想,具体反映在接种成功、儿童配合、家长知晓及满意度四个方面的评测比率分别为98.75%、96.25%、93.13%、96.88%,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评测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加强安全管理及护理大力提升了儿童接种的安全性及体验感。
    相关预防接种工作经验表明,良好的环境在提高接种成功率中的作用非常大[7]。儿童本就是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群体,建立舒适、放松的接种环境能够消除儿童的恐惧情绪,利于接种顺利完成。应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不仅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也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应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后,预防接种的效果更佳,儿童较为配合且家长的满意度更高,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104-105.
[2] 谢超波.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5):155-155.
[3] 赵亚丽,陶慧,许婷等.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47-2049.
[4] 朱永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6):106-106.
[5] 廖秀芝.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46-147.
[6] 苏秀红. 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89-290.
[7] 卢立娜,朱会群.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23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