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秀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牛场中心卫生院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90例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及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热性惊厥病例,对照组患儿中出现5名热性惊厥病例,总发生率11.11%,两组对比(x2=5.2941,p=0.0213);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78%,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达86.67%,两组对比(x2=3.8726,p=0.0490)。结论:门诊护理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效果显著,对满足患儿就诊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可行性价值高。
关键词:门诊护理;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有效性
发热惊厥是一种惊厥性疾病,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见于6个月-3岁的儿童中,临床表现为阵挛性抽搐以及肌群强直,由于患儿身体机能尚在发育,一旦患病,将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因此针对门诊患者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次试验展开探究,纳入于研究期内(2018年6月-2019年5月)90名发热患儿,着重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有效性,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90例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及综合性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性差异无一般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如下。
年龄:观察组最高8岁,最低11个月,平均年龄(4.23±1.14)岁,对照组最高8岁,最低1岁,平均(4.30±1.18)岁;
性别:男性: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女性:观察组21例,对照组15例。
1.2方法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按照医嘱控制患儿体温,保持患儿的皮肤干燥,定期帮助患儿更换清洁衣物等;
门诊护理干预:①惊厥护理。患儿在入院后如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放松患儿衣领,调整患儿体位为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呛入引起窒息,必要情况下可为患儿进行吸痰操作;加强对患儿的物理保护,将患儿周围锐利物体拿开,加装床栏,将医用舌垫放入患儿上下牙间,避免患儿因惊厥出现舌咬伤[2];②高热护理。定期对患儿体温进行监测,对于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促进皮肤散热,必要时可遵循医嘱采取药物降温法;③营养支持。发热患儿常出现胃口较差,不愿进食现象,因此对于该类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重组的蛋白质摄入,同时由于高热患儿水分蒸发较正常时多,故必需补充适量的糖盐水;④环境护理。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病房内滞留人员不宜过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不同门诊护理措施下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热性惊厥病例,对照组患儿中出现5名热性惊厥病例,总发生率11.11%,两组对比(x2=5.2941,p=0.0213)。见下表1:
3讨论
高热惊厥作为临床儿科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发病迅速且病情危重,发病后患儿常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盗汗、肝损伤、激素水平失调等症状,导致患者智力底下、记忆力衰退、行为失常,威胁患儿的健康。临床中针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主要医护措施为惊厥控制,降低脑损伤,但由于大部分家长对于高热惊厥症状的认知程度不够,往往造成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使患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及康复难度[3]。由于高热惊厥患儿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除常规医治外,在发热患儿源头对其实时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门诊护理干预一方面针对患儿的体温进行辅助性措施干预,有效控制患儿的体温得到改善,另一外卖通过营养支持与对症干预,改善患儿的体质,有效消除惊厥的诱发隐患[4]。
综上,门诊护理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效果显著,对满足患儿就诊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翠文.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9,27(4):168-170.
[2]郑训勇,郑伟.小儿热性惊厥门诊的急救与护理[J].母婴世界,2018,(14):171.
[3]张燕华.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9):147-149.
[4]赵淑红.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