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刘 梅
[导读]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 此次46例实验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肝炎患者,
        刘   梅
        单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21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 此次46例实验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肝炎患者,并按入院时间分A组(n=23)和B组(n=23)。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B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不具对比价值(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组间呈现较大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重型肝炎患者中,可显著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并有助于护理满意度及预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重型肝炎;心理干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满意度;
    根据临床研究统计显示,重型肝炎的病死率达到70%。这也就导致重型肝炎患者受到疾病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干扰正常临床治疗操作,并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难度,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增加[1]。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患者的心理和护理,以减少患者异常情绪的发生。而本次针对心理干预护理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同时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46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象中。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46例实验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肝炎患者,并按入院时间分A组(n=23)和B组(n=23)。A组男女患比例14:9;年龄36-65岁,均值(53.65±3.18)岁。B组男女患比例13:10;年龄38-69岁,均值(55.15±3.2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A组患者用药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B组患者添加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患者实际情况,并由多个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临床信息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接受能力选择视频、图片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同时还需告知患者具体治疗方案和所达到的预期效果;并将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予以说明使其了解及早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预防患者和家属产生过激行为阻碍护理工作,同时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2];(3)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多鼓励患者,为其树立治疗信心,增加治疗配合度;并告知其治疗后可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异常症状,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同时和家属沟通,让家属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帮助其增加治疗信心;(4)在对患者展开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需禁止无关人员走动,保证病房的安静,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减少情绪刺激神经而产生的痛苦;(5)
        1.3 指标观察
        用HAMA与HAMD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制),〈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23x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前AB两组HAMA评分分别为(61.24±3.22)分与(62.17±2.98)分,HAMD评分分别为(47.36±4.83)分与(47.50±4.79)分,组间对比呈有统计学对比价值(t=1.017,P=0.315;t=0.099,P=0.922);护理干预后AB两组SAS评分分别为(30.14±2.55)分与(21.07±1.94)分,SDS评分分别为(22.61±1.47)分与(10.33±1.30)分,组间对比呈有统计学对比价值(t=13.576,P=0.000;t=30.011,P=0.000)。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A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为65.22%(15/23),B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6.86%(20/23),组间对比呈有统计学对比价值(x2=4.199,P=0.040)。
        3 讨论
        重型肝炎具有发展迅速、病情复杂、病发凶险、预后质量差等特点,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并且重型肝炎患者发病后会感觉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果未达到患者所想效果,会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不配合治疗。并且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救治方式和效果等知识缺乏了解性,再加上病痛折磨,易出现濒死感,加重绝望、恐惧等心理,致使其以心理状态不稳定,造成依从性下降,同时也易于护理人员产生冲突[3]。因此,重视患者心理护理,稳定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是确保临床疗效与治疗配合度的关键。
        而本次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结果显示B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组间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重型肝炎患者中,其效果较好且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显著增加主动配合医治率,还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被广泛应用与推广[4]。
【参考文献】
[1]宋志平, 李婷, 汪永强. 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20, 42(2):230-233+240.
[2]李丽莎, 庞燕秋, 戴春霞,等.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12):128-131.
[3]熊志群,张艳红,涂鸣汉.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4):246-249.
[4]聂凤燕.积极心理干预护理对肝癌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397-1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