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的进展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胡大勇1 刘福菊2
[导读] 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是急诊抢救的主要患者类型,昏迷发病机制与疾病因素有关,寻找昏迷病因较为困难,需要急救医生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并对患者昏迷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胡大勇1  刘福菊2
        1.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2.贵州        省遵义市绥阳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是急诊抢救的主要患者类型,昏迷发病机制与疾病因素有关,寻找昏迷病因较为困难,需要急救医生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并对患者昏迷状况进行准确判断,才能够帮助患者脱离昏迷状态,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中,对于非创伤性昏迷患者发病机制、抢救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经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于临床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文章将从发病机制、抢救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成果综述,旨在促进临床急救水平提升。
【关键词】急诊抢救;昏迷患者;非创伤性;发病机制

        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是指非外力打击、碰撞下等所引发的昏迷,主要与疾病因素有关,在急诊科抢救中占比较高。由于患者昏迷因素主要与疾病有关,因此寻找昏迷发病机制成为了抢救难题。临床研究显示,昏迷期间患者脑功能会受到损伤,意识状况也有所不同,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浅度、中度、深度、脑死亡四个层级,随着层级越高,患者抢救预后效果越差。在对昏迷患者进行抢救时,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脱离昏迷状态,提升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减少昏迷对患者脑部功能的影响。鉴于此,综述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接受急诊抢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综述结果如下。
1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过程中,昏迷患者对于外界任何疼痛刺激都无反应,患者意识无法被唤醒,觉醒状态丧失,躯体无法运动。在急症抢救过程中,将昏迷视为危急重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患者长时间陷入昏迷状态,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脑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及时患者清醒后一部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非创伤昏迷患者是由于疾病因素导致的昏迷,意识丧失,无法配合治疗,加大了发病机制判断难度,如果采取的措施与发病机制不匹配,将会导致病情延误,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
        在对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了解患者病史,有助于快速寻找患者发病机制,如心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可能会因为脑出血、脑栓塞等陷入昏迷状态;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血糖值异常陷入昏迷;患者昏迷前食用相关物品,也有可能导致患者重度昏迷。因此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病史信息、生活信息,获取相关影响资料,对患者昏迷发病机制做出合理假设,并通过肝功能、血生化、心电图监测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论证发病机制。
2 急诊抢救
        昏迷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立即为其实施心电监护,及时吸氧,实施多种常规急诊救治措施。如果医护人员准确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可以快速确定发病原因,尽快完成病情评估,能够有效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疾病状态。此外,对患者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病情与急诊抢救。温乐智在相关研究中认为,同非创伤性昏迷患者送诊人员进行病情交流,能够帮助急诊抢救医生快速确定患者发病机制,提升昏迷患者急诊抢救预后效果[1]。
        昏迷对于患者影响主要表现在脑损伤,与昏迷状态下患者脑部供血、供氧、体液失衡有关。

因此对昏迷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吸氧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纠正患者体内酸碱失衡,确保昏迷患者体内血容量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处于平整状态,尽量减少昏迷期间患者脑组织所受到的损伤。姜玲玉在临床研究中认为,对非创伤性昏迷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措施,可以为确定患者昏迷发病机制、急诊抢救争取黄金抢救时间,稳定患者生命指征,提高患者生存率[2]。
        针对非创伤性昏迷患者开展就诊抢救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早期处理与对症治疗两个阶段[3]。其中早期处理对于稳定患者病情、争取抢救时间、明确患者昏迷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后期抢救效果。对症治疗则是对患者进一步的抢救,通过针对性治疗措施消除患者昏迷根本发病机制,帮助患者脱离昏迷状态,改善患者生命指征,也是决定急诊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
2.1早期处理
        早期处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通畅:(1)清理昏迷患者口鼻异物,防止患者呼吸堵塞,保障呼吸道的通畅性;(2)如果患者失去自主呼吸能力,则要辅助有创或者无创呼吸机,改善患者血样饱和度情况,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有助于患者脱离昏迷状态,改善脑部供氧状况。
        血容量稳定:(1)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能够保障血容量平衡;(2)为患者注射扩充血容量的药物,保障患者体内供血稳定性。
2.2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措施:(1)患者吃了不洁食物或者服用剧毒物品都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患者昏迷,主治医生需要为患者立即洗胃,直到排出清晰液体为止,同时对患者进行导泄,将有毒物质尽快排除肠体;(2)临床急诊抢救医生还需要根患者中毒症状,给予针对性的解毒剂,帮助患者尽快脱离昏迷状态,如被有毒动物叮咬后,需要及时为患者注射血清,帮助患者尽快解毒;(3)由于用药不当引发的中毒昏迷症状,还需要确定患者服用的药物,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如阿片类药物酒精中毒,则需要主治医生给予昏迷患者纳洛酮药物;(4)针对颅内出血导致的昏迷,则要立即降低患者颅脑内压,并给予甘露醇药物[4];(5)针对心肌梗死导致的昏迷,则应该给予抗心率异常药物,保障患者心率正常,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停止现象,则要及时给予心肺复苏治疗;(6)针对由酮酸症引发的昏迷,则要立即开展降糖治疗,通过注射小剂量胰岛素改善患者酮酸症中毒症状[5];(7)针对肺性脑病患者,要同时开展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通过呼吸机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结语:
        非创伤性昏迷在急诊抢救中较为常见,明确发病机制是急诊抢救根本,在寻找昏迷发病机制过程中,急诊抢救医护人员要做好早期抢救工作,稳定患者病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并完善相关检查,及时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尽快脱离昏迷状态。限于篇幅限制,文章简单综述了关于非创伤性昏迷患者发病机制与急诊抢救办法,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昏迷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急诊抢救,才能够真正最大化发挥急诊抢救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乐智.非创伤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6):91-92.
[2] 姜玲玉.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0,12(13):129.
[3] 王磊.88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75-76.
[4] 邢垒.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14):59-61.
[5] 赵金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对策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3):93-94,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