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 杨阳,王瑞瑞,刘艳红
[导读] 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抽取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
        杨阳,王瑞瑞,刘艳红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抽取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各33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计算研究中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效果、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与实验组数据作比较,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参照组护理效果为75.76%(25/33),实验组护理效果为96.97%(32/33),经比较卡方值=6.3041,p值=0.0120;护理前比较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负性情绪较低,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稳定心理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干预

        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高发生率,依照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明确疾病严重情况,如病情严重,患者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疾病需消耗大量时间,极易使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发生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缓解。对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时段中抽取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其护理效果。
1.一般数据与方法
1.1一般数据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抽取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各33例。实验组:有17例男性病人,有16例女性病人,年龄段介于54~78岁,中位年龄为(66.32±5.14)岁;参照组:有15例男性病人,有18例女性病人,年龄段介于55~78岁,中位年龄为(66.26±5.25)岁;将以上研究中数据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并对其分析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全部人员均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行一般护理,主要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相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并与患者多交流,实施抚慰、记录,将面对疾病的自信心提升。
        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评估和检测病情:帮助患者建立个人档案,主要包含疾病史、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明确患者的身心状态,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根据结果制定相关护理计划。(2)心理疏导:因患者担心自身病情,大部分会存在惧怕、焦躁情绪,因此需与患者交流、沟通,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知识告知患者,使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提升,在病房中播放轻缓、舒适的音乐,保证病房环境干净、干燥,为患者提供适宜、舒适的住院环境。(3)用药指导:将用药总量、用药方式告知患者,需严格依照医嘱使用药物,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者自行改变用药剂量。对静脉输液的速度予以严格控制,避免心脏负担增加,使心绞痛发生率提升。(4)饮食方案制定:让患者摄入富含热量、营养素食物,需少摄入过油、过辣食物,不可摄入含糖分、胆固醇较多的食物,不可喝浓茶、咖啡,依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5)运动指导:如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让其保持安静状态,并实施运动指导。每项运动需依次实施,逐渐增强,主要包含下床活动、床旁活动等,逐渐转变为慢走,在运动期间,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需陪同患者。(6)出院干预:在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自主检测,进而发生心绞痛疾病,当病情加重,需马上到院就医,督促患者定时回院复查。
1.3判定指标
        计算研究中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效果、负性情绪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研究中相关数据,将其充分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使用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计算研究中生活质量评分
        与实验组数据作比较,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在心内科疾病中,不稳定心绞痛十分常见,主要症状为胸部疼痛或者胸部不适等,疼痛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严重时会使患者在睡眠状态下疼醒,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情况造成严重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进而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增强。使患者的压力予以缓解,在临床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为患者营造舒适环境,顺利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将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向患者讲述,并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进而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稳定心理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分析对肺炎儿童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 杨长玲.  中外医疗. 2020(20)
        [2]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陈晓燕,修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1)
        [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刘晨柳.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1)
        [4]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陈素菲.  智慧健康. 2017(14)
        [5]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魏瑞娟,孙宝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7)
        [6]急性心肌梗死生活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 王艳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6)
        [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胡翠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8)
        [8]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J]. 郭菁菁.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5)
        [9]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 伍三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02)
        [10]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曹丽娜.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