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产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卡德斯满
[导读] 产后并发症对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的对产后并法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根源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下文一起来谈谈产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卡德斯满
        巴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甘孜州627650

        产后并发症对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的对产后并法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根源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下文一起来谈谈产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产后并法症可以将其分为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其中生理方面又包括产褥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心理方面即为产妇产后心理障碍。下面就针对这三种产后并法症来进行分析。
一、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以及产褥期其生殖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使产妇身体的局部以及全身出现炎性病变。产褥感染的发病率大约为百分之六左右,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1、产褥感染的原因
        女性在妊娠期以及分娩的时候,身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下降,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此时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还有一些产妇本身就具有相关疾病。比较容易引起产褥感染的细菌有需氧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类杆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这些细菌进入产妇的生殖道主要通过内源性以及外源性两种途径,内源性是因为有些产妇因为生殖道本身就有一些细菌性疾病,在产褥期变得更加严重,还有是因为邻近器官的蔓延或产妇全身病灶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生殖道;外源性则是因为分娩接生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导致产妇出现感染,频率过高的阴道检查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还有产妇在孕晚期的时候进行盆浴以及频繁的夫妻生活,还有在产褥期产妇的卫生清洁不到位等。
2、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恶露的颜色、气味以及量等,观察产妇伤口的愈合程度以及大小便情况。当产妇出现高热症状的时后要及时的给予物理降温,可以为产妇进行温水擦浴,水温保持在37℃左右,如果物理降温可以维持产妇的体温,可以不使用药物,如果产妇体温过高,并且出现神志模糊或者抽搐的现象,一定要遵医嘱为产妇进行药物降温;生产后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因为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过大,需要长时间的休息,产妇清醒的时候帮组其采取半卧位;保持产妇的个人卫生,及时帮助产妇清理恶露,对会阴用清水清洗后用碘伏进行消毒,保持会阴部的干爽;详细的解释产妇患病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产妇的认知程度,促进产妇的治疗依从性,争取早日康复。


二、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在产后并法症中的发生率大约为百分之四左右,引起泌尿系统并法症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上行性感染,最常见的是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的产妇会在产后的2-3天出现尿频、排尿疼痛、烧灼感、解不尽或排尿困难,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尿血。肾盂肾炎在产后2-3天或者3周的时候产妇的背部出现疼痛,体温升高至40°C,全身症状严重。
1、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
        产妇分娩前会置入导尿管,对尿道以及膀胱有强烈的刺激,使尿道的自我防御系统被破坏,细菌入侵,引起感染。同时一些产妇因为产后出现了排尿困难的症状,出现了产后尿潴留,长时间的排尿障碍使泌尿系统出现感染症状。还有一些产妇因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产前泌尿系统就已经出现感染的情况,导致产后更加严重。
2、护理方法
        产妇在分娩之前要求其将膀胱排空,生产后部分产妇会出现膀胱过度充盈无法正常排尿的情况,此时要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积极的鼓励患者自主排尿,注意排尿的时候遮挡患者的私处,避免患者因为暴露隐私而拒绝排尿,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性。鼓励患者多喝水或者喝汤,尽量卧床休息。出现严重排尿困难的产妇遵医嘱对其进行导尿或者药物治疗,定时为产妇进行尿常规检查。
三、产后心理障碍
        出现产后心理障碍的女性会表现出焦虑、沮丧、抑郁、无助、情绪欠佳、自感悲伤、烦躁、紧张害怕、情绪不稳定等,严重的患者无法照顾婴儿,甚至对婴儿产生厌恶的心理,有些产妇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的情况。
1、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
        女性怀孕以后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女性正常的内分泌,这是导致产后精神障碍的主要生物学基础。在整个孕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成长,很多女性的心理出现诸多的不良变化,由最初的期待转变成担心,产妇的情绪出现很多的变化,同时还会出现更加敏感、偏执的神经质表现。产妇有家族精神病史,会成为导致产后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没有在产前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产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导致产妇出现暴躁等不良心理。家庭经济压力,与丈夫之间的情感障碍,与家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等,都可以使产妇出现不良的心理。产妇在分娩的时候出现产后并发症,分娩时的疼痛,产钳助产等不良的分娩情况都会使产妇出现产后心理障碍。
2、护理方法
        与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保证产妇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要关心产妇,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对产妇的想法、担忧表示理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的讲解关于孕、产、育的知识,提高产妇的认知能力,减少产妇的担忧。按照产妇平时的饮食喜好制定相关的健康饮食计划,为产妇提供营养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最后,告知家属尽量减少探视,避免产妇出现交叉感染。做好喂养的健康教育,积极的与产妇沟通,指导产妇正确的育儿知识,鼓励产妇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帮助产妇尽快进入角色,发挥母亲的作用。与产妇的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尤其是产妇的丈夫,指导他们需要了解的相关事项,要求丈夫积极的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体谅产妇的异常情绪,避免对其进行直接刺激,帮助调整产妇的不良情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