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如何诊断子宫腺肌症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何明
[导读] 作为妇科病中颇为有名的子宫腺肌症,它给女性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多。因此对子宫腺肌症需要尽快治疗。子宫腺肌症本身作为一个良性病变,变癌的几率非常低,

        何明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眉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
        作为妇科病中颇为有名的子宫腺肌症,它给女性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多。因此对子宫腺肌症需要尽快治疗。子宫腺肌症本身作为一个良性病变,变癌的几率非常低,但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后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治疗,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及早的摆脱病痛折磨。这时就需要用到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是如何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呢?想必大部分患者对这种情况都是一知半解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来认识认识子宫腺肌症!了解了解磁共振诊断是如何判断子宫腺肌症的?

认识认识子宫腺肌症
怎样出现的?
        在女性的妇科疾病中存在一个疾病,它被称之为是不死的癌症,这就是子宫腺肌症,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疾病。子宫腺肌症在妇科病中非常有名,它虽然很少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但是给女性带来的痛苦和癌症相当,而且这种痛苦是长期存在的。子宫腺肌症作为育龄期女性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因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到肌层生长,同时还伴有周围肌层细胞增生和肥大的情况,会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通俗的来讲,子宫腺肌症的发生跟不安分的子宫内膜有关,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发病。
有哪些症状?
        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月经失调、痛经以及不孕等症状,有一半以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出现月经失调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患者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子宫腺肌症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子宫腺肌症中1/3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痛经,这种痛经总是伴随着近期出现,痛经严重的情况下,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用药物止痛,这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存在严重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容易出现不孕的情况。
要如何治疗?
        当前子宫腺肌症利用西医的治疗,打针吃药往往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到女性绝经,就是没了月经之后,就不会出现痛经的情况,但是如果年龄较小时,出现了子宫腺肌症,那么需要女性在绝经前忍受数十年的痛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手术开刀切掉子宫,但是这种方法会给女性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子宫腺肌症,年轻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性的手术,还能利用介入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和中医治疗等进行有效治疗。


MRI是怎样诊断子宫腺肌症?
        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弥漫至子宫肌层内,可以分为两型:弥漫性和局灶型。局灶型呈肿块样改变,因此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症MRI特点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宽,T2加权像上结合带内部出现局灶性高信号区,子宫内膜向周围伸出腺样条纹,而子宫轮廓光滑,不均匀性增大,以后壁多见,月经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灶内有出血时可见大小不等的T1WI高信号。MRI可以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诊断两者同时并存,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这也是MRI的主要价值。
MRI表现为直接征象
        MRI检查中的T2WI结合部在高信号的子宫内膜与中等信号的肌层之间,呈带状低信号改变。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分别如下:
子宫腺肌症MRI直接征象:微囊肿是位于结合部或者子宫外层肌层的类似囊肿的改变,信号特点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微囊肿的病理基础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局灶型子宫腺肌症也是子宫腺肌症的直接征象之一,但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均可以表现为T2WI低信号改变,需要鉴别。比如子宫腺肌瘤的实质中可以发现微囊肿;子宫肌瘤的周围可见较大的供血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呈“包绕”样改变,而子宫腺肌瘤的供血动脉较为细小,伸入瘤体内,并无“包绕”样改变。
子宫腺肌症的MRI间接征象:
MRI表现为间接征象
        子宫腺肌症间接征象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子宫肌层对异位的子宫内膜刺激后的反应。 结合部增厚,这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最重要的MRI征象。子宫肌层结合部厚度大于12mm,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参数,这一征象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性可达85%,特异性高达96%。在MRI上,最关键的两个数字就是8和12,结合部厚度小于8mm,可以排除子宫腺肌症;结合部的厚度大于12mm,可以确诊子宫腺肌症;结合部厚度在8-12mm之间,具有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价值。结合部厚度差和结合部厚度/肌层厚度比都是间接征象重要内容,结合部最厚厚度-结合部最薄厚度,如果结合部厚度差大于或等于5mm,具有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作用;结合部肌层厚度 / 相应部位全层肌层厚度,如果该比值大于40%,具有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价值。同时在子宫MRI诊断时还要注意如果发现结合部的厚度大于12毫米时,需要排除是否因子宫收缩而导致的结合部增厚。因为在子宫收缩时会导致结合部和外层子宫肌层分界模糊,如果怀疑是子宫收缩导致的,可以再停留数分钟后重复MRI的扫描。
        上文我们就认识了子宫腺肌症,也清楚地了解到了MRI而这项技术是如何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了解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子宫腺肌症诊断的主要内容,这下想必大家通过文章的阅读都了解了MRI在诊断子宫腺肌症中的主要内容了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