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3期   作者:余欢
[导读] 有人说,教育过程就是思想行为相互影响的过程。而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他们的言行举止之无
        余欢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幼儿园  443600  

        摘要:有人说,教育过程就是思想行为相互影响的过程。而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他们的言行举止之无时无刻不在摇动幼儿思绪、推动幼儿身心的发展,唤醒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中的好奇心。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游戏活动对于幼儿至关重要,可以说游戏就是幼儿的生命,游戏赋予幼儿生命之灵魂,游戏使得幼儿们在生活中生龙活虎。幼儿要在直接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快乐,教师就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天真与烂漫氛围的五彩童年。因此,只有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与主动性,释放自身天性,在精神愉悦且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快乐成长。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问题及对策
        引言
        教师作为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正确的指导能够让幼儿对未知的世界主动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通过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制定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指导计划。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担任引导者这一角色,在游戏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体验。
一、游戏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1过程不专业
        一些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自身水平等原因,不能进行有效指导,例如,过分注重游戏氛围,忽略游戏主题;或者过于强调纪律,用大量的语言和时间维持秩序;再如不能摆正自己的引导者位置,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游戏过程干涉太多,让幼儿不知所措。
        1.2游戏过程教师缺乏有效指导
        在幼儿园教学中,往往游戏开始后,教师只专注整个游戏的完成度,忽略了幼儿对于游戏里蕴含的知识或者需要培养能力的吸收与提高。在这种缺乏有效指导的教学前提下,在游戏中,幼儿会过分依赖教师,游戏在幼儿的实践中缺乏连贯性,因为他总要去依赖老师对他的指导,教师为了图方便,对游戏方式、时间等大包大揽,幼儿自身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跟着教师走,达不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也就失去了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3对游戏的情节发展缺乏观察
        游戏过程往往体现幼儿的参与度。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缺乏对游戏情节的观察,浅层次地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放松的环节,忽视游戏教育的真正价值。游戏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中的观察确实比静态观察更具有挑战性。另外,部分教师对“通过观察怎样进行指导?”的具体实施不太清楚,怎么观察?观察什么?幼儿想要去观察,但无从下手。即使有些教师真正做到了观察,但缺乏真实的记录。这让观察失去其意义。部分教师即便进行了详细记录,但对于一大堆数据和文字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分析。这个游戏还需要什么改进?原因是什么?不论是技术层面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教师如果缺乏观察,对于游戏指导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二、解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2.1实施生活化的游戏教学,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培养好的习惯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还比较脆弱,在接受新事物时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在进入新的环境后,许多的坏习惯,不能在短期内消除,而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幼儿的紧张心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使幼儿轻松自由地生活,以培养幼儿好的习惯。作为幼儿园教师,要以生活为契机,实施游戏化教学,让幼儿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更愿意去感悟生活的真谛,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进行《打电话》的游戏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幼儿的礼貌用语开始。让两个小朋友进行模拟,互相打电话,要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你好”“谢谢”等语言。帮助幼儿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能够让幼儿亲身体验游戏参与的快乐,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以增强幼儿的交际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幼儿游戏的教学效果。
        2.2尝试改变,不忘游戏初心
        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应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教师针对《一双小小手》这节教学活动,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尝试设计实施这节教学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可以看到教师用心地在每一个环节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可以说这一节教学活动,孩子们从玩着开始,到玩着结束,始终在游戏的情境中。导入环节设计了击掌、手心手背两个互动小游戏,第二个环节拟人化的手偶介绍和对唱表演,再到和孩子玩挠痒痒游戏,进行指方向游戏的创编,再到最后设计了幼儿互相擦香香的体验,让整个活动丰富、有趣。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索、交往和表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能超过大人的想象。幼儿的情绪、行为都能够在游戏环节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在具体的游戏实施环节中,首先,教师要有游戏计划。游戏动机是什么?游戏要达到什么目标?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教师要通过对游戏本身以及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思考和探究,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计划。其次,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性的活动,幼儿的自主权应该在具体的游戏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可以为游戏活动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而针对游戏中的材料、情节、环境布置等内容,可以交给幼儿,让他们自主决定。游戏活动不要硬性规定,而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例如,在结构性的游戏中,幼儿可以任意选择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如积木、插图拼片,易拉罐、纸板等材料进行建筑中造型的构建。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不限定材料,让幼儿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构建。
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是与幼儿成长特征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学习与充分研究,同时积极加以运用并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学习与充分研究,同时积极加以运用并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倩.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2):142-144.
[2]李宏燕.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9):153-154.
[3]席忠红,杜静.基于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探讨[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7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