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白集小学 441129
摘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对于现在的小学生非常适用。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在每个章节讲完之后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讨论研究。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堂课都需要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而且这样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同学会因为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溜号,完全掌握不了每堂课应该学习的任务。但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小学生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原则上来说应该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这样一来,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讲完之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自己学习巩固,吃不透的知识点就问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这样一来,在无形中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
关键字:互联网;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整合策略
引言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所有的环节都数字化,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新兴产物,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推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前进,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探究运用微课推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裨益。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第一,应强化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形成常态。这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图像功能合理应用,如信息技术的图像功能就可以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学生就能对概念较好的深化和了解。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和练习的融合。在对练习题的讲解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声音呈现功能,表现出练习题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起到有效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第三,着重与综合应用的结合。在对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和小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其能够对数学知识实现合理的应用。比如,在讲解“直线相关知识”时,就可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动态的幻灯片或动画的形式,将直线很好地呈现出来,学生观察动画后更加轻松地理解两点一线的意思,并且直线的长度也不会受到限制,能够无限延长等。
二、展开合作探讨,突破知识重难点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诸多教师开始注重合作式课堂、自主学习课堂与互动式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要在利用微课堂与其他信息技术工具指导教学时,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运用微课资源鼓励他们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具体而言,教师要在调研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重难点微课专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运用微课来梳理与归纳解题思路,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与课件中的解题方法进行对照,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提升重难点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例如,在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竖式算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更便捷的计算方式。通过呈现微课PPT,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对比加法、减法、乘法竖式的相同之处。很快,学生就能发现这些计算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时,教师要顺势抛出问题“为什么除法是从高位算起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讨论。之后,教师再将准备好的“笔算除法为什么从高位算起”微课专题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与内化这部分知识。再如,在讲解“四则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能够清晰记忆“0不能作为除数”,但他们中仅少数知道这一知识点背后的原因。对此,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播放“0为什么不能作为除数”的微视频,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理解数学规定“除数不能为0”的合理性。
结束语
教育的意义在于点亮人,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作为教师更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不断的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教授的形式进行创新、优化、推进和完善,不断的探索更好更新更细致更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生动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从生活中引入到课堂里,再从课堂里延展到课堂外,让学生扎实做好课堂知识的学习同时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内在驱动力,给学生充满知识和乐趣的学习殿堂。
参考文献
[1]孙誉伦.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11-112.
[2]罗玲.浅析翻转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54-256.
[3]黄仁云.浅谈互联网+“六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