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3期   作者:万丽娜
[导读] 在学习初中数学科目的过程中,初中生会因为智力或者是非智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在接受知识的困难程
        万丽娜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下长镇淯江初级中学校644301
        摘要:在学习初中数学科目的过程中,初中生会因为智力或者是非智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在接受知识的困难程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而如何能够转化学困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学困生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成因展开分析,并视为切入点,探寻更为高效的转化对策,促使学困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前言:在开展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活动期间,想要实现学困生的彻底转化,教师必须要先对学困生的成因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够通过制定针对性、专业性的转化策略,实现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改善。同时,也实现自身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原因
        学生在小学步入至初中阶段,其智力发展尚未完全,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科目学习的重要性,多数初中生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枯燥、乏味、畏难等一系列的抵触情绪,造成其缺乏学习的意志,这是造成初中数学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因素。另外,如果初中生在小学生时期便没有打好数学基础,自身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学习知识体系,将会导致其在初中学习数学之时,缺少数学思维、学习方法,久而久之,造成成绩的下降。
(二)教师原因
        在以往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主要应用说教式、应试化教学模式,主要为初中生讲解考试的内容,造成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只能被动的记忆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如此,会造成初中生缺乏独立思考、活跃思维的机会[1]。同时,初中生在课后需要面临繁重的数学作业,但是由于在课上没有听懂教师的讲解,导致其难以消化并吸收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造成其成为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采取合作学习法
        想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则必须要发挥出相互帮助的作用,通过其他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并影响学困生,促使其能够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同时,应该保障每个小组中既有学习优异的学生,又存在学困生,为其布置一道数学题目,要求小组展开讨论、分析,而学困生通过聆听优异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来改善自身的解题方式,并且通过向优异生寻求帮助,从而达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并为其创设这样的应用题:
        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上底是7m,下底是11m,它的高是几米?
        随后,要求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而学困生通过优异生的帮助与指导,进而列出公式:
        (1)设高为x米。
        (2)x(7+11)=90X2??
        (3)18x=180??
        (4)x=10??
        答:它的高是10米
        如此,能够保障学困生在成绩好的同学的影响下,激发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状态,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积极与学困生沟通
        学困生多数都存在畏难、逃避、自卑等心理,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困生的负面心理,会导致学困生的成绩持续下降,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学困生抗拒数学知识的学习[2]。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学困生展开沟通、交流,告知其成绩下降只是暂时的,只要通过努力,依然能够扭转局面,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采取分层教学法
         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师展开因材施教,针对于不同程度的初中生,为其设立不同的学习难度,从而保障班级中的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通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班级中的初中生做出三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的初中生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第二层次的初中生学习成绩中等;第三层次便是学困生。随后,为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难度,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加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依然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针对于第一层次的初中生,对此部分的知识已有充分掌握,此时,教师可以让其学习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或者是要求其帮助学困生,指导其解题的步骤与思路;针对于第二层次的初中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从解答给出的未知公式向自己设立公式展开练习;针对于第三层次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要求其对数学知识的定义充分熟记,并且多展开相关公式的练习,同时,鼓励学困生多去向教师或者是第一层次的同学请教,寻求他人的帮助,达成提高数学成绩的目标。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初中数学科目存在一定的难度性、逻辑性,而初中生受到非智力或者是智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部分学困生,无法更准确的处理数学问题,也无法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致使数学学习成绩下降。此时,教师必须要对学困生的成因做出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制定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转化策略,进而全面改善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实现自身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甘相元,赵慧敏,吴清梅.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28-29.
[2]梁应龙.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