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瑜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二小学 362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此,南安市开始尝试探索、实践“团队·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尝试以学习小团队的建立和管理为突破口,以聚焦学生学习“生长点”、组织团队成员及团队之间互动学习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1]
以观摩《优化》(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一课为例,学生在教师构建的平台下,独立思考、深层交流、思维碰撞,让整节课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案例:
一、沏茶问题——初步体会优化策略
(一)引言激趣,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沏茶情境。
2.思考:要烧水沏好茶,你会合理安排吗?怎么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呢?
(二)团队互动,探索新知。
1.出示团队活动任务和要求。
2.独立思考,然后团队操作,师巡视指导。
3.团队汇报:(师提醒按时间长短来汇报,师退至角落。)
队长组织。
3位队员轮流汇报想法。
队长总结结论。
师:你们能合作,借助教具,把你们最节省时间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并计算时间吗?
团队分工合作,队长说方案,两个队员依次贴教具,一个队员列式计算。
4.生生互动:
台下的同学提出问题,台上汇报的团队释疑。
5.生生评价:
台下的学生评价台上汇报的团队的表现。
6.师生评价:
老师肯定台上汇报的团队的表现,也表扬台下的同学。
在课堂上,学生能围绕着“怎样沏茶可以节省时间”这一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团队交流,汇报时,学生思路十分清晰,能完整、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团队之间有合理分工,也有相互协作,生生之间能相互质疑、互动,面对同学们的问题,队长能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回答,让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
那怎样才能借助“团队.互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灵动起来呢?
一、设计一个恰当的核心问题。
学生的每一次团队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核心问题才能有序开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和富有思维性,从教学目标出发,立足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最后又能落实到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才能有聚焦点和主线,思维活动才会有连贯性和层次性,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合作才不会流于形式,而是能在思维碰撞中深度思考,并掌握知识。
在案例中,教师创设了简单明快的教学情境,非常明确地提出活动任务的两大关键词:烧水沏茶、节省时间,毫无赘余,单刀直入,学生能立刻明确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并就此展开讨论。整个环节中,教师用最简单的方式、最简练的语言、最简明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讨论、补充、质疑中,逐步找到烧水沏茶的最优方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团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个体“单打独斗”的传统学习方式,但它仍是以学生个体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离不开团队成员个体的学习。如果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在团队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困生“掉队”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团队的交流只是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根本不能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在案例中,学生在开始进行“沏茶问题”的团队活动前,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在后来的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质疑甚至是释疑都非常精彩,学习积极性高涨,整个环节有序有效,非常和谐,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三、转移课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表达,耐心倾听学生回答、细心观察学生交流、精心指导学生互助。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团队内讲,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展示汇报时由其他团队的学生来答疑纠错,最后再由老师讲解点拨,将多层次的思维指导无声地融入在学生自学互助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更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在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能主动退到角落,将整个讲台完全留给学生。而且团队汇报完后生生之间还互相质疑、答疑,整节课从一开始几个孩子发言,到后来的小手林立,既有静静的思考,又有自发的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整节课真正“动”到实处。轻松愉快又有思维的课堂,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这应该就是数学学习的最佳状态吧。
四、把握一个合适的学习起止“度”。
团队学习应当是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的,“何时开始团队学习”和“何时结束团队学习”十分重要,稍有过度,容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或是游离课堂之外。所以,教师可根据预设,暂定“3-5分钟”的团队学习时间,在指导交流时边观察学生的状态,倘若学生专心致志进行“合作学习”,那就能顺势进入下一环节,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倘若学生闲谈聊天、兴致低迷,那就表明“团队学习”并没有形成,应当尽快结束,并调整学生状态。
在案例中,教师走进团队里,倾听学生的交流,除了有效指导学生之外,还能根据学生的讨论程度及时叫停讨论,才不会让优生说的太多,而后进生游离在外。
五、评价学生的表现要及时有效。
在学生进行团队展示时,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在脑海里迅速确定评价的方向,整理语言。学生在展示完团队成果或进行补充质疑后,教师给学生的支持应该是非常精准而又深刻的,可以从“倾听”“质疑”“答疑”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团队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激发更多团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在案例中,教师就是从互动的角度评价展示的团队,从发言、质疑的角度评价台下的个别团队,相信学生内心是得到充分的满足的,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才能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敢于质疑。
教学不是老师“一厢情愿”的事,课堂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只有让学生真正从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才能灵动起来,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理想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学习活力,让每一个教师都迸发创造热情,让每一节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刘小坤.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真实发展——“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福建教育》,?2013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