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作者:孙蕊明
[导读] 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

        孙蕊明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中心小学  714022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根源,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关键词:  生活化    语文化   识字   阅读    教学
   一、学生生活“语文化”
        1、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报纸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生活很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劳动的技能还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艰辛;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这就为写作积累了材料。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快乐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2、班级生活“语文化”
        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前的2分钟,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对小学生来说,从活跃的课间活动过渡到紧张的学习活动,真是很难。因而老师大多要在讲课前进行组织教学。近几年来,我尝试着进行这样一种组织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水平又能达到收心的效果。这种组织教学的内容,是随着语文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的。
(1)识字教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识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组织教学:上课铃一响,就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一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边拼边书空。这样,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比静坐喜欢多了。再利用一点点时间读或说字形,正确的奖给大红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每节课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中额外记下一个或两个生字。两年下来,就记住了不少的生字,大大提高了生字教学的效果,为阅读打好基础。
(2)想象和说话。三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教学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我就给学生们在黑板上画比较有吸引力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观察了几秒钟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和大红花的奖励。这样,既完成了有组织的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每节课,都在小黑板上出示一、两个好句子或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一分钟识记,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


3、阅读。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第二学期,配合写事作文的教学,就轮流让学生利用一分钟说说新鲜事。这新鲜事来源广泛,生活、广播、电视皆可。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材料。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教学与生活处处相关,语文只有在生活的土壤中才会枝繁叶茂。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了解人生。
    1、有生活才有语文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知识。随着和煦的春风,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背硬记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生活中学。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由于学生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情境和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我的名字》一文,我利用了谈话导入法,从让他们大声的讲出自己的名字到在家里家长们是怎样叫他们的,哥哥姐姐又是怎样叫的。这样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进入到了本课的内容,并体会到了“红领巾、小雷锋”的意思。就这样,我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们也轻松愉快的、牢固的掌握了本课内容。
        2、有生活才有能力
        修订版大纲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同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生活,增长才干。
        3、有生活才有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的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其次要解除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表达出情感。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