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栲连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面对高考压力下,学习数学知识就必然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结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培优补差的教学方式,是与当前新课改教学要求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优补差式;教学方法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高中数学展开研究探讨,分析一下如何能够利 用培优补差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质量式教学。
一、 培优补差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培优补差式教学,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以培养优秀的学生,弥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基础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且积极地鼓励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成绩。
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个班级难免会出现一些偏科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理综,包括高中数学,但是却对文科知识特别是语文能力较为出众,这类学生的偏科导致他们厌弃数学。根据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培优补差式的教学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最艰难的工作是在要如何的补差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欲望和兴趣,自我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而不是被动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教育学生摆正学习的态度,学生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和教学模式。
二、 对培优补差式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教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硬性理解,不如学生自己摸索着记忆知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题型举一反三,自主地去学习数学。高中阶段,关乎着学生大学学习什么专业,毕业会找什么类型的工作,这些都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的。所以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难度,相比较于小学和初中,会增添许多,学生刚一上来会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握好教学的难度,促使学生慢慢的去接受,遇到难点和重点,及时标明,不断地去复习这块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了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总的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做事情的严谨度。数学讲究的是在会一种题型后,对于类似的题型能够举一反三,无论整个题目的条件如何变化,都能够从容的面对,而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疲倦感。
(二)对基础知识进行着重的练习
教师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分层式教学,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按计划逐步实施。
比如说,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向量这一部分,从最基础的了解知识的含义,熟记各种公式,然后学生自己去做一些变换,根据不同题目给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的公式推导,从而带入数值,给出答案,把基础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三)在鼓励、批评和赞扬中进行教学
教师在利用培优补差式教学的过程中,切莫心急,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循序渐进。在对优秀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用刻意地去强调基础知识,需要适当的拓宽这类学生的知识体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不用去监督和督促。但是,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就需要及时的督促他们学习, 因为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觉得数学困难就会放弃。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需要跟这类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进行平等的交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要保证当日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够理解,减少问题的积累。
教师要长久地坚持培优补差式教学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争取都能做到有耐心,有恒心,相信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努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提高。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年龄不断变化的特点,需要教师制定不同时期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根本的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及时地向教师请教,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解答,并且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不要立刻予以否决,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培优补差式教学模式适应教学现状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端正学习高中数学的态度,学会数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相关的数学题型。
参考文献:
[1]李俊强.高中数学备课与授课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5,(14):56-57.
[2]王淑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尤淑英.高中数学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z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