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作者:李世海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其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和优化,使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此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有效保障。

        李世海
        德江县枫香溪镇袁场小学,565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其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和优化,使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此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有效保障。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受到社会高速发展及转型的重大影响,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 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思维和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全在发展造成制约和阻碍,为了有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情感等加强培养,需要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予以重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信心,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等,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国家、社会人才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其发展性和基础性,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覆盖所有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有效掌握,并使其实际价值得以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需要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1]。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其进行充分了解的同时,对教学评价予以重视,对评价体系加强建立和完善,其中应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及情感态度纳入其中[2]。
        在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强重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教学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入手,对各环节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使数学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得以切实保障。
        (一)教学前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与以往使用的进行比较分析,对现行教材所发生的改变以及特点进行提练和总结,并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难点进行重要标注。

另外通过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研究分析,对删减或添加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从而使教学有效性切实提高。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通过认真备课,使教学有效性提高。不少教师由于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现行教学内容发生的变化未予以关注,从而对备课环节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将重要讲授的知识点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进行记录,提高课堂教学方案的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知识讲解和灌输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发展要求[3]。为了有效提高数学 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其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等方式,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使教学有效性显著提高。
        教师应对课堂提问加强重视,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切实保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对问题进行设计,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自主思考和解决过程中,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教学方案设计更具针对性,使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课后教学策略
        在教学完成后,需要对课后评价环节加强重视。为了有效保障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比如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回答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等,并对其所占比重进行合理设置,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提高,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保证[4]。
        除了加强教学效果评价,还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布置,使教学有效性增强。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确保作业难易结合,包括基础性知识的同时,也有部分提高水平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使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还可结果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有效性增强。
        结束语: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积极实践和探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重视,提高教学主要环节中的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玉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5.
[2]赵芬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14).
[3]张晚霞.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 速读(上旬), 2018, 000(004):95.
[4]胡春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8, 000(00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