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元 彭爱华 陈昌雄
洪湖市第一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200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离开了实验,化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高一新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培养高一新生动手能力结合自己实验教学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 实验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1、提出问题:化学实验教学困惑
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笔者发现,高一新生化学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一是使用常用仪器和药品的技能普遍较差,如不能根据试剂的状态、性质以及用量来确定用何种仪器何种方法取用;二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缺乏,如溶解、搅拌、过滤、蒸发、萃取、溶液的配制、仪器的组装很多同学心里知道,但操作起来不规范问题很多;三是实验态度和习惯有待提高,如很多同学爱看实验而不愿动手实验,完成后也没有清理仪器、处理废物、整理台面的习惯。还有从我市每年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真实的实验能力发人深思;而每年的高三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不太理想。上述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化学教师深思问题的根源。
2、分析原因: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对我校而言,高一新生大多来自农村,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农村中学的学生甚至没有动手做过实验,他们很大一部分进行的是“纸上实验”,没有真正动手做过实验。当然这与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有很大关系:一是“软件建设”问题,即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农村中学长期比较重视学科教学,教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升学率,自身对化学实验探究不多,对学生动手实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硬件建设”问题,即实验资源,农村中学在实验设备方面的建设一般较薄弱,导致化学实验课没有开齐,开足,有的甚至根本没开,学生很少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即便到了高中,学校软硬件条件虽然有很大改观,但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仍然存在,学生的实验能力依然提高不多。
也许笔者的调查范围和学生的代表性不太全面,但问题真实存在,这确实要引起我们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视 ,力争让学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在实验能力上有大幅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不推责任少找借口,摸清新生的起点,努力探索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如何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等。
3、解决方法:化学实验教学努力方向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既强调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面对新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他们的能力,下面就自己从事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3.1. 重视实验教学,更新教学观念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能力方面不如欧美国家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的确,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或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训练机会少,何谈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转变观念,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重视实验操作过程的训练
教师应该认识到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对于动手性强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尤其对于高一新生,他们对一些化学实验器材、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不是很了解,不可能上手就熟练操作,他们的实验技能处于刚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根据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循环指导。在刚接触新的知识或新的仪器时,教师首先要对所学知识和实验相关仪器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地演示操作,在操作中要严格规范,动作熟练,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例如化学必修(一)粗盐提纯实验,对相关装置的组装、试剂的添加以及除杂等注意事项问题,教师最好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对相关操作过程的掌握。讲解完毕后可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实验操作(如过滤)进行反复练习,也可将实验分为几个重点,然后指导学生对这些重要过程进行分段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及时纠正。如果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好暂停实验,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再继续动手实验。
3.3.做好实验室分组实验
实验室分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分组实验最好是两人一组,男女生搭配,要杜绝一人做实验多人看实验的做法。在实验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到场,以随时把握实验的进程和质量,并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独立操作的机会,以保证学生有尝试、有体验、有收获,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
教师对分组实验讲解要有侧重,力求简明扼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这些属于自学内容的,可以少讲,点到为止;而有关的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要详细地加以说明,不但使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违反实验操作过程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边讲解边示范,将实验的要点讲解清楚,以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尤其要注意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包括:遵守实验室规则、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节约药品、注意实验安全、如实完成实验报告和注重环保等。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4、培养学生动手兴趣和信心
动手实验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还会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实验教学实践性的突出和强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相信自己,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要对学生这不放心,那也不满意,看到学生实验出错就批评学生,使学生畏手畏脚、不敢动手实验,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产生了畏惧心里,更不用说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强其实验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转变我们的观念,重视实验教学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