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敲字耕课堂,生动表达显文采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作者: 吴春玉
[导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录人类的思维成果的一种行为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吴春玉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石泉小学  314307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录人类的思维成果的一种行为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笔者围绕“怎样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更生动地表达自我”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指导学生细耕文章语言、细节、布局,踏踏实实“寻芳敲字”,使学生的习作表达更生动,更有文采。
        [关键词]文采;细耕语言;细耕细节;细耕布局
        别林斯基认为,一篇只有内容没有文采的文章,恰似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你会对她敬仰,但很难喜欢。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心灵伟大的女人”都“貌美如花”,但我们可以尽力让每一篇有“好内容”的习作都拥有更恰当、更生动的“表达”,使其更好地达成“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的。
一、细耕语言,让习作穿上精美的外衣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段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可以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及与人交流呢?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即“文采”,就是“准确、畅达、简洁、优美”的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优美、灵动的语言可以给读者以文采飞扬的深刻印象。在习作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细耕”语言,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1、活用“修辞”,给想象插翅膀。
        对修辞学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在写作时利用修辞更生动地展出事物的特性或更形象地说明道理。笔者在教学五上第七单元习作《____即景》时,设计了“借助修辞,写出‘变化’”的环节,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让他们的习作变得更富有想象力,也更加精彩。
        出示片段:“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师: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月亮的哪些方面的变化来写出月亮升高这一过程?
        生1:我发现作者抓住了月亮形状的变化:“白道儿”、“半圆”、“满盈的圆”,写出了月亮正越升越高。
        生2:我发现作者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生3:“款款地”、“溜”、“爬”等拟人的词语用在这里,使整个月亮升高的动态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师: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上修辞手法,用合适的顺序,把下面这句话写具体吗?
        例:太阳升起来了!
        生动笔写一写,教师巡视,找到典型片段,交流。
        生1:起初,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接着,太阳露出了一个弯弯的红道儿,它像个害羞的孩子,躲躲藏藏,不敢见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脑袋没有藏好,早就露了痕迹。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起来,探出了半个脑袋——它好奇地望着山川,望着大地,望着这渐渐亮起来的天地!许是被这美丽的山川吸引了,太阳忘了害羞,轻轻一跃,跳出了地平线,整个儿露了出来!啊!它好圆!好红!好亮!好美呀!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片段,如果可以把自己看到太阳变化时的心情和感受也描写出来,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中,地上万物的变化也写出来,你的日出会更加美丽!    
        2、妙用“引文”,给文章增厚蕴。
        俗话说得好,“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谚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然地引用这些名句,可以使文章意蕴深厚。例如学生在《夏夜即景》中写道:
        天空的月儿是那样圆,那样亮,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皎洁的月光如轻纱,给大地上的万物抹上一层柔光,“吱吱……呱呱……”连夏夜的歌声似乎也轻柔了不少!
        3、巧用“俚语”,给表达添幽默。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句。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忽略了自己家乡的“俚语”这一丰富的语言宝库。对于海盐的孩子们来说,“羊肉勿吃着,惹了一身膻”、“眼睛一夹(gà),老母鸡变鸭”、“自家骗自家,慈姑烧芋艿”……这些当初爸爸妈妈小时候还会经常听到的俚语,现在已经很少能听到了。笔者引导学生重新熟悉自己家乡的俚语,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恰当地运用“俚语”,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幽默有趣!例如学生在《介绍家乡的风俗》一文中写道:
        听说西汉时有个姓王的人就因为妻子摘了邻居家的枣子,就认为妻子品行不端,想把妻子赶出家门。这在我们澉浦可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俗话说“桃梅李果,爹爹走过,采个吃吃,呒啥罪过”,这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说的他们那儿沙地上种的西瓜熟了,路过的人渴了摘个解解渴“不算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们看来,那个王姓男子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我更喜欢家乡人这种淳朴的民风。
        还有学生在《精彩的拔河比赛》一文中写道:
        我看着对面一个个人高马大的选手,再看看自己这边一只只瘦弱的“鸡仔”,唉!就这悬殊的体格差异要是还说我们会赢那可真是“自家骗自家,慈姑烧芋艿”!可是吴老师好像还没放弃,一个劲儿地做着赛前战术指导,不断鼓励我们:“不要放弃就会有奇迹!”
二、细耕细节,让习作“画龙点睛”。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它是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从而更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加情真意切,“画龙点睛”。
        在教学五上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时,笔者引导学生“把握细节描写,写出场景画面”:
        师:同学们刚刚已经可以初步讲出自己所选择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描述出事情的大致内容,但这还远远不够。

怎样才能讲出故事的画面感,让故事具体可感,真正打动人心呢?
        出示范例,认真品读,片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学生范例:
        爸爸,您还记得吗?那天,我们上山玩,不知什么时候起,天渐渐阴暗起来,很快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滴落下来。爸爸,您赶紧把我搂在怀里,躲在树旁避雨。伴随“哗——”的声音,天像裂开了一样,雨越下越大。您蹲在地上,一手搂着我,一手撑着雨伞,用身体帮我遮挡雨水。随着一声电光划过,“轰隆”一声巨响,您着急地说:“得快走!”您不由分说把我背到背上,开始奔下山。一路上,我们周围全是响雷、闪电,场面恐怖极了!此时,您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腰疼,只顾背着我往前赶……当我从您的背上下来时,您的衣服、头发都被雨水打湿了。尽管您狼狈不堪,但看到我没事,您还是瞬间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爸爸,我内心的感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爸爸,我爱您!”
        生1:我关注了到了文章里作者对爸爸的动作描写,“搂、蹲、撑、背、奔”这些动词写出了爸爸当时着急的心情,以及在那样危急的时刻,他本能地做出的行动正代表了父爱,很让我感动。
        师:是的,你体会得多好啊!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可以把人物写得更丰满。片段中,不仅有爸爸的动作,还有那句短促的“得快走!”以及最后的那个笑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爸爸沉甸甸的父爱。
        生2:我还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文字去进行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天气的恶劣,也更让我们为暴雨中的父爱感动了。
        师:是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对我的爱是那样深刻。
        生3:我还关注到了两个细节特别感人:一是“您一点儿也不顾及您的腰疼,只顾背着我往前走……”,从这句话中读者很容易知道,爸爸平时是有“腰疼”的毛病的,而此时,是什么让他背着孩子在雨里狂奔?是父爱。二是“尽管您狼狈不堪,但看到我没事,您还是瞬间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爸爸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此时他满身狼狈,是什么让他露出欣慰的笑容?依然是父爱。
        师:语言的魅力在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我们在写一件事情时,如果可以抓住细节,确实可以把事情写得更感人!
三、细耕布局,让平凡的叶开出绚烂的花。
        日本的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提到:“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汪琬在《答陈霭公书》一文中也说:“后之作者,唯知其字而不知句,知句而不知篇。于是有开而无合,有呼而无应,有后前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譬如驱乌合之市人,而思制胜于天下,其不立败者几希。”可见在写作训练中训练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重要性,细耕文章布局,可以让平凡的“叶”开出绚烂的“花”。
        六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想象创作,一开始写作时学生的文章都比较平铺直叙,想象的内容虽也有精彩独特之处,但因为缺乏谋篇布局的意识,其精彩度大打折扣。笔者通过修改环节指导学生打破文章的常规布局,培养学生的“布局意识”。
        出示学生例文:
        我今天早上一醒来,就发现我身边黑乎乎的。当我想继续睡的时候,这个黑乎乎的地方突然亮了,我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钱包,而我变成了一张钞票!
        我和这里的其他同伴一起被拿了出来,并交到了一个阿姨的手里,那位阿姨将我们放在了一个写有“扶困助贫”的保险箱里,然后把我们装上了车,这一路上,我都在想:这是要把我送去哪里呢?
        车子停住了,有人把门打开了。我被带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斑驳的石墙裸露在外面,窗户上糊的纸早就被风吹日晒得破烂不堪,门颤颤巍巍地在风中吱嘎作响……从那门里头,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满脸的皱纹,眉宇间刻满了沧桑,饱经风霜的手正扶着那扇斑驳的门。看到我们,他的脸上极慢地绽开了一朵笑容。负责人将我交到老人手里,老人激动地说着什么,我虽听不懂他的家乡话,却看到他昏黄的眼眸里流下的泪水。
        这一刻,我的心中既酸涩又甜蜜!
        师: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别出心裁,把自己变成了一张钞票,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可是今天,老师要“鸡蛋里头挑骨头”,给他提个意见:文章从“扶困助贫”四个字出现的那一刻就没有了悬念。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生1:不能这么早就公布这个箱子是什么箱子,这里可以设置个悬念。
        师:怎么设置呢?
        生2:我觉得可以第二段可以这样改:我和这里的其他同伴一起被一双温柔的手拿了出来,放进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里。恍惚间,我好像上了一辆车,摇摇晃晃不知向着什么地方开去……
        师:这样一来,读者也会跟着好奇,这是个什么箱子?汽车要去哪里?对于后面的故事就变得更有兴趣读了。我注意到你修改的时候特意强调了是被一双“温柔的手”拿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我看这篇文章后面的内容知道我的主人把我从钱包里拿出来是为了捐献给山区的人,我觉得主人一定是很“温柔”的。
        师:是啊,箱子里一定也有很多别的钱币,他们来自不同的手,谁能把“我”进入箱子后看到的写写具体?
        生3(小作者本人):我想这样改:透过从头顶漏下来的微弱阳光,我隐隐约约看到不少同伴:有的簇新整洁,有的皱皱巴巴,有的身上还沾着后厨的油渍……我们都来自不同的“手”,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现在我们挤在一起,不知道要一起去哪里干什么呢?
        师:果然好多了。有了悬念,记得要在合适的位置解开“悬念”,你们再思考一下,下文什么地方解开这个“悬念”比较好?
        生4:我觉得第三段揭开谜底比较好:我被带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斑驳的石墙裸露在外面,窗户上糊的纸早就被风吹日晒得破烂不堪,门颤颤巍巍地在风中吱嘎作响……我隐隐明白了什么。……负责人将我从箱子里取出,我果然在那箱子上看到大红的纸上遒劲有力的几个毛笔字“扶困助贫”!
        师:谋篇布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好的作者会善用自己的这一能力,把普通的题材写成精彩的文章,让平凡的叶开出绚烂的花。
        
        福楼拜曾说:“有些夜晚,文字在我脑海里像罗马皇帝的辇车一样滚过去,我就被它们的振动和轰鸣的声音所惊醒。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着字句。”名家写作尚且如此,吾辈教导学生写作更要有“寻芳敲字”的精神,立足课堂,细耕表达,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有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扮靓语言,使文章增色生辉》[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NO.14
[2]申建军.《浓妆淡抹总相宜,扮靓语言出美文》[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3年12月        
[3]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5月
[4]张杰.《写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