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邓舜通
[导读] 化学也是高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邓舜通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362700
        摘要:化学也是高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因此,在通识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学科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学术素养,接下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学科发展核心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能力,以增强核心素质为教育指导思想,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接近相关要求的核心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共同素质。无论在什么成长阶段离不开核心素养的支持,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就是要掌握化学的基本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学习化学的正确态度。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丰富的化学知识时掌握与化学原理相关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化学实践中以创造尽可能多的个人价值。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过分注重增强学生记忆力的化学概念,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而对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化学,因为他们对化学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学生化学素养发展的教学中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
2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化学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了科学价值观和教育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管理策略,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单一的教学指导,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思维相对落后。化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学习素养,教师也应使用化学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创新教学的基本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2.2 教学方式枯燥
        由于化学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知识进行化学教学。由于化学是一门活跃的学科,原子和分子与化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通过简单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的思想和动力,然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常常忽略了教学结构和教学科学的设计,导致未能及时有效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的个性化。
3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3.1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知识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重视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真实情况,这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学生。因此,教师应主动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生活,构建贴近生活的情况,激活化学知识,促进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个物质的表达式为CH4,构建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将甲烷当作可燃性气体中的一种,该气体也被我们广泛应用于煤气或天然气,以同学们熟悉的厨房进行举例,给同学们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CH4的颜色、气味、特性是什么?”学生可于放学回家后走进厨房观看天然气燃烧的状态,闻一闻其味道,如此也能快速地找到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能会产生气体的疑问,比如CH4能不能溶于水、是否有毒等。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质是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扔砖砌玉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创建教学新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创造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入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时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化学学习的新思维和新思想,从而在教师的领导下创新学习方法,不断寻找学习答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观察相应的知识结构,在化学课堂上了解化学学习成绩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在化学课上被动和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学原料”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首先了解石油和煤炭,并通过增强学生对石油和煤炭的认知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探究意识。由于石油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人们在使用它们时应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索的形式,学生还可以了解石油和煤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石油产品的认知能力,扩大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3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的教学实践对实验有更高的要求,而实验内容占了高中三年制化学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是相对抽象的,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以实现化学知识的意义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快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点。除了教科书中指定的实验,教师还可以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推理,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扩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钠有关的知识点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钠化学性质的理解,学生在观察这个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思考金属与酸化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提高他们的思考热情,增强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3.4 注重化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物质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从人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到处都感觉到化学的存在。因此,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教师要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并借助实例和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接触,加强学生的化学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反应能力。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观察与分析能力,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对自身思维发展的重要性,然后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探索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各种问题之间转换的性质,从而发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意识到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主体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鹏,陈博.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教育部“优课平台”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9):29-36.
[2]汤学铃,徐万华.建构认知模型提升思维能力——以苏教版化学必修《物质的聚集状态》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03):273-275.
[3]简如冰.个性化辅导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陈雪璐.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20.
[5]黄雅芳.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微视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